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文物与博物馆

材料一   乾隆帝十分重视文化事业,毕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他对各类艺术的酷爱,推动了当时工艺的发展,有些工艺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奇制品层出不穷。遗留至今的很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都是当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造办处的档案保存至今,记载了许多工艺美术品的作者、制作过程等。乾隆帝本人艺术修养甚高,阅赏钤印是他的喜好,故宫珍藏的很多传世书画精品都钤有乾隆的玺印。乾隆帝还吩咐对宫中藏品进行了整理、登记,例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就是两部大型书画著录;《西清三编》,收录了清宫所藏的数千件古代铜器;《四库全书》则共收书350379337卷。

——摘编自郑欣森《乾隆皇帝的收藏与鉴赏》

材料二   故宫博物院大事记

时间

大事记

1925

故宫博物院成立,正式向民众开放

1933

故宫博物院开始文物南迁,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包括《四库全书》等文物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拨付故宫博物院大量经费,用于宫殿、文物等的修缮和维护,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1987

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8

故宫博物院启动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2002

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持续到2020

2007

故宫博物院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7

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2019

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

2021

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推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实施英才计划,进行学术研究和后备人才培养

2022

故宫博物院近5年来举办教育活动、公众讲座、展览共7200余场次,引进展览、赴境外办展36项,在全国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排名居领先地位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乾隆帝收藏文物所带来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对上述表格中的信息进行解读。
2 . 蝗灾记载

材料 古人认为“灾有大小 ,以螳早为最”,下表是关于蝗灾的一些记载。

序号出处内容
《三国志》
(西晋陈寿)
式(东汉东莱太守高慎之子),至孝……永初中,螟姓为害,独不食式麦
《后汉书》
(南朝范晔)
(卓茂)迁密令。劳心谆谆,视民如子,举善而敞……天下大煌,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
《赫连公墓志铭》
(北魏)
(赫连悦,曾任刺史、都督)鸿德岁扬,外布威恩,内施经略……流蝗远集而去灾
《宋史》《金史》
(元脱既)
一夕大雨-蝗尽死,岁大热六月辛卯,京东大雨雹,蝗尽死
《前上党要达鲁花赤忽都帖木儿德政碑》(元)六月初旬,山东飞蝗……公辍政致祷(祈祷)……令民捕逐,地说越境而逝。终不为害
《农政全书》
(明徐光启)
蝗不食芋桑……绿豆琬豆红豆……凡此诸种,农家宣兼种,以备不虞大小男妇,但能捉得蝗虫与蝗子一升者(到官府)换饼三十个
(1)上述材料涉及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举例说明(写出序号)。
(2)概括上述材料对蝗灾记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加以解读。
2023-05-08更新 | 36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英模表彰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英模,铸就了伟大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下表是 建党以来的英模表彰情况。

时期

英模表彰情况

1921—1949 年党组织积极宣传报道领导工人运动牺牲的林祥谦、从容就义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方志敏、“狼牙山五壮士”等的感人事迹;1944 年在为救战友而牺牲的烈士张思德追悼大会 上,毛泽东发表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话;1947 年毛泽东为被国民党杀害的刘胡兰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号召解放区军民向她学习
1949—1978 年1950 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的劳动模范中工人占 44.8%,农民占 427%,他们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英模人物;党中央还多次召开过先进生产集体和先进生产者 代表大会;60 年代《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报道, 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先进模范的热潮
1978 年以来率先实行包干到户的小岗村村民、获得“五连冠”的中国女排等受到表彰;党的十八丸以来,植树造林的杨善洲、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报效祖国的黄大年等被评为“全国道德楷模”; 党和国家确立起以“共和国勋章”为最高荣誉的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袁隆平 等成为第一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有人认为“党的英模表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依据材料,结合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阐释。
4 .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内容。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时间                    
1927-1937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942-1946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7-1949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50-1952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①随着革命主要任务变化而改变       ②始终将阶级矛盾置于首要地位
③贯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针       ④关心广大穷苦农民的切身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历史解释

下表为学者对“历史解释”的不同观点。

序号观点
1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强调人们对同一历史现象,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尽相同,千人千语。

——(美)卡尔·贝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论历史与政治》

2只有因果性解释可以当做严格意义上的一种解释。因果性解释是历史学家超出简单的事件描述,并且将他的研究与科学规律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的基本程序。

——(波兰)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3每一代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

——(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1)分别指出上述学者定义“历史解释”的依据。
2023-05-1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3·北京·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清代前期的典籍中,“外洋”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纳入清朝行政管辖的一条带状海洋区域;一是指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外洋”词义嬗变的历史动因探究 晚清时期“外洋”词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探究这一问题时如何使用下面几则材料,它们又会对我们的探究带来哪些启示呢?

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管辖之“外洋”(意一)与外国同义之“外洋”(意二)使用频率统计表表   

嘉庆朝
17961820
道光朝
18211850
咸丰、同治
朝(18511874
光绪、宣统
朝(18751911
意一意二意一意二意一意二意一意二
7441411927258148

*《清实录》:系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共四千四百八十四卷。主要是选录各时期上谕和奏疏,已编成的十二朝实录,篇幅不等。其中各朝实录记事细目多寡不均,但主要类别大多相同,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众多方面的内容皆风罗包纳,篇幅较《明实录》多一千四百余卷,字数多一倍半,可称钜帙。

——据《清实录》

材料二       

史料   出处
凡通商口岸,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各货船上水手严行拘束,该管事官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其管船之水手人等悉听驻船英官约束,所有议定不许进内地远游之章程,官船水手及货船水手一体奉行。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1843108日)
若合众国商船在中国所辖内洋被盗抢劫者,中国地方文武官员一经闻报,即须严拿强盗,照例治罪,起获原赃,无论多少,均叫近地领事馆,全付本人收回。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184437日)
凡佛兰西兵船往来游奕(游弋),保护商船,所过中国各口,均以友谊接待。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18441024日)

材料三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廷对于沿海各省水师进行整顿,配备了新式艇船、轮船和火炮。……尽管在抵御外侮、对付外国军队的入侵方面用处不大,但在镇压动乱、维持治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轮船开始配备水师,沿海组建了以轮船为核心的四支小型舰队,广东“艇匪”因此失去优势。尤其是通过雇佣英国和法国海军兵船的手段,浙江、福建和广东水师迅速消灭了在海上活动多年的大股“艇匪”。从18701911年的40年间,沿海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海上抢劫案件时有发生,但都是零星海匪所为。

——摘编自王宏斌《晚清“外洋”词义之历史学解析(18621911)》

(1)根据材料一,说明以《清实录》为依据总结“外洋”不同词义的使用频率对问题探究有何重要价值。
(2)以材料二中的史料作为证据,探究材料一中相关时段“外洋”不同词义使用频率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的论断用来论证材料一表格中相关时段不同“外洋”词义变化的原因是否充分,为什么?
2023-05-10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北京卷)
7 . 匠人营国

材料一 《周礼·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最为系统的城市规划理论文献,其成书年代大致为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王城布局,该文献提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材料二 周公是兴周灭商﹑辅佐成王和创立周代礼乐制度的元老重臣,其封国为鲁。根据考古发现,周代鲁城布局如下表。

形态特征考古实测资料
长宽东西约9里,南北约7
城门已发现南面2门,东、北、西各3
道路东西、南北向各有五条干道
核心功能布局宫庙居中,面朝后市,居民区居东,墓地居西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献记载的王城布局与考古发现周代鲁城布局的差异,并结合所学推测原因。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述周代鲁城考古发现的价值。
2022-04-30更新 | 40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