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皮朗命题”的历史命运。2023年6月,高二历史组为同学们布置了历史阅读《“皮朗命题”的历史命运》。在此之后,“皮朗命题”、“地中海世界”、“穆罕默德和查理曼”等,成为了高二历史生谈笑中的历史梗。

史学命题

“皮朗命题”

提出者

比利时史学家亨利皮朗

著作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

关注问题

古代世界的终结与中世纪的起源

之前的主流观点

“罗马帝国衰亡”论:蛮族入侵的蹂躏摧毁了古典文明,西欧自此进入黑暗的中世纪。

皮朗的颠覆性论断

“倘无穆罕默德,查理曼无法想象。”

特点

他不是将政治危机作为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而是从不同文明之间大范围互动的角度出发,根据地中海世界的整体结构性变化,将“地中海统一性”的破裂与否作为考察古代世界是否终结的衡量标准。

影响

“皮朗命题”被视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命题之一。一个世纪以来,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发展,环境学、生态学等新兴学科的成就,以及不断扩大的研究视野,日渐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使各领域专家得以不断地对“皮朗命题”进行补充、修正与重新思考,“皮朗命题”因此被不断地赋予新的生命力。随着强调网络互动关系的全球史的兴起,作为典型互动区域的地中海重新成为研究热点,这促使一些研究者运用跨区域研究与全球史研究的新理念,对“皮期命题”做出了新的挑战与突破。“皮朗命题”为罗马世界转型、欧洲中世纪起源、中世纪城市史与经济社会史,以及古代晚期史和地中海史等诸多研究领域搭建了开放性的平台,为后世研究提供了更新与突破的基准线。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从古代世界到中世纪的历史发展演变进程的画面日战丰富多彩,并逐渐清晰起来。

——摘编自武海燕《倘无穆罕默德,查理曼无法想象:“皮朗命题”的历史命运》


其他老师和同学面对上述历史梗时,既不知所云又充满好奇。作为一名善于进行历史名词解释的高二历史生,请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为“皮朗命题”撰写解说词。
2023-08-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O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年,孙中山在为刘成禺所著《(太平天国战史)序》中指出:“虽以曾(国藩)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钱穆对曾国藩也有一系列的论述,主要见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论著。钱穆对曾国藩虽有赞赏之词,如“曾国藩虽在军中,隐然以一身任天下之重”,为学“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而持论则“平正通达,宽宏博实”,“诚近世间出一伟儒也”。但也有责备之意,如“湘军诸帅虽自谓受传统文化之浇培、以保护民族文化自任,而他们对于民族大义,亦早已丧失”,“寄托在异族政权的卵翼下来谈民族文化之保存与发皇,岂异梦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伟儒”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
(2)依据材料,指出与孙中山对曾国藩的评价相比,钱穆的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05-06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023·北京·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清代前期的典籍中,“外洋”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纳入清朝行政管辖的一条带状海洋区域;一是指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外洋”词义嬗变的历史动因探究 晚清时期“外洋”词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探究这一问题时如何使用下面几则材料,它们又会对我们的探究带来哪些启示呢?

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管辖之“外洋”(意一)与外国同义之“外洋”(意二)使用频率统计表表   

嘉庆朝
17961820
道光朝
18211850
咸丰、同治
朝(18511874
光绪、宣统
朝(18751911
意一意二意一意二意一意二意一意二
7441411927258148

*《清实录》:系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共四千四百八十四卷。主要是选录各时期上谕和奏疏,已编成的十二朝实录,篇幅不等。其中各朝实录记事细目多寡不均,但主要类别大多相同,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众多方面的内容皆风罗包纳,篇幅较《明实录》多一千四百余卷,字数多一倍半,可称钜帙。

——据《清实录》

材料二       

史料   出处
凡通商口岸,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各货船上水手严行拘束,该管事官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其管船之水手人等悉听驻船英官约束,所有议定不许进内地远游之章程,官船水手及货船水手一体奉行。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1843108日)
若合众国商船在中国所辖内洋被盗抢劫者,中国地方文武官员一经闻报,即须严拿强盗,照例治罪,起获原赃,无论多少,均叫近地领事馆,全付本人收回。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184437日)
凡佛兰西兵船往来游奕(游弋),保护商船,所过中国各口,均以友谊接待。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18441024日)

材料三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廷对于沿海各省水师进行整顿,配备了新式艇船、轮船和火炮。……尽管在抵御外侮、对付外国军队的入侵方面用处不大,但在镇压动乱、维持治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轮船开始配备水师,沿海组建了以轮船为核心的四支小型舰队,广东“艇匪”因此失去优势。尤其是通过雇佣英国和法国海军兵船的手段,浙江、福建和广东水师迅速消灭了在海上活动多年的大股“艇匪”。从18701911年的40年间,沿海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海上抢劫案件时有发生,但都是零星海匪所为。

——摘编自王宏斌《晚清“外洋”词义之历史学解析(18621911)》

(1)根据材料一,说明以《清实录》为依据总结“外洋”不同词义的使用频率对问题探究有何重要价值。
(2)以材料二中的史料作为证据,探究材料一中相关时段“外洋”不同词义使用频率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的论断用来论证材料一表格中相关时段不同“外洋”词义变化的原因是否充分,为什么?
2023-05-10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北京卷)
4 .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内容。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时间                    
1927-1937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942-1946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7-1949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50-1952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①随着革命主要任务变化而改变       ②始终将阶级矛盾置于首要地位
③贯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针       ④关心广大穷苦农民的切身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创新·发展

     克罍(lei)             克盉(he)

克盉、克罍说明:出土于北京琉璃河的西周青铜器。两件青铜器都内铸铭文,款式有差异,但内容完全相同。铭文大意是:周王为表彰召公的功绩,封其子克为燕侯,管理燕地的部族。燕侯制作了盉、盎来纪念这一事件。

②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shi)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司马迁《史记》


(1)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所学,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西周历史中的价值。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①科举制之外,②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府兵制、均田制、③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施政精神是对既有制度予以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推行制度改易。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①②③中任选一种制度,简述其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及历史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结合材料和所学,概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革命新道路的。

1978年、2017年中国国民经济数据一览表

项目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经济总量城镇化率外汇储备
19783679亿元381355亿美元1.8%17.92%1.67亿美元
(居世界第38位)
201782.7122万亿元5966027.8万亿美元15.1%58.52%3.1399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1位)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编制)


(4)通过数据对比,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此变化的认识。
2023-03-15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6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2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3年高考北京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