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二战前,有史学家认为,历史应当是“进步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标尺”,代表进步的文明启迪落后的文明;二战后,不少史学家则认为,各个地区都可以有自己的时间观念和历史叙述方式。这一变化,更凸显(     
A.历史内在的教化功能B.历史价值体系的重构
C.历史研究的主观色彩D.历史表达的多元视角
2023-07-1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地名不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语言符号,往往还蕴含着历史文化内涵。如: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大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反映出古代政治的最高理想。上海的徐家汇,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聚居地。昌南镇在宋朝景德年间以烧造的瓷器名扬天下,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遂更名为景德镇。孝义市和孝感市是为了纪念割肉奉母的孝子郑兴以及卖身葬父的董永。地名的变化也能折射历史的变迁。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与明朝和议后兴建新城,明廷给这座城赐名为:归化。意为蒙古自此建城归顺,服从教化不扰边境。1954年,为体现民族平等,将其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寥寥数字,却包含着一串串历史故事。

——摘编自王东茜《汉语地名的文化特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地名与历史”这个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私人藏书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汉书》记载: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韩非子》记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

材料二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

——摘编自吴修琴《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述略》等

材料三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奥,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

——乔楚《古代私人藏书目录与政府藏书目录书写原则比较》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隋唐私人藏书与春秋战国私人藏书的差异,并分析推动这两个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历史原因。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私人藏书的文化价值。
2022-04-10更新 | 64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野孤岭战役是蒙古攻金的一次重要战役,以下为若干记载。
时金军号四十万,陈于野狐岭之北。……上(成吉思汗)麾诸军齐进,日未午大破之。(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
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岭,承裕丧气,不敢拒战,退至宣平。(元)脱脱《金史·完颜承裕列传》
帝自将南伐,败金将定薛于野孤岭,取大水泺、丰利等县。(明)宋濂等《元史·太祖本纪》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野狐岭战役相关过程,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金史》主观色彩浓厚,完全为污蔑金兵之词B.《元史》属于第三方编修的正史,最具有说服力
C.《元朝名臣事略》成书于元代,学术价值最高D.野孤岭战役相关史实应利用各类史料综合研判
2022-02-25更新 | 26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关于秦亡原因,传统观点多认为是“酷刑”“暴政”所致。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的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据此可知,上述观点
A.有且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
C.是从某一特定视角进行阐释D.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前观点被抛弃
6 . 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成都茶馆最多时达到1000多家,茶馆从业者近10万人,比1931年时的茶馆数量多了近一倍,从业人数多了近9倍。由此可知,当时的成都
A.民族文化得到弘扬B.市民生活闲适安逸
C.传统经济模式稳固D.社会人口流动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司马迁《史记》等记载,胡亥当政时期法令和吏治严苛、赋敛无度、百姓困穷而皇帝却不收容救济。近年湖南出土的《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则展现出胡亥重视赦免罪人、“德惠”吏民的皇帝形象。这说明
A.秦亡的传统认识已被颠覆B.研究历史需多重证据
C.出土文献相对更具可信度D.秦末的历史得到厘清
2021-12-28更新 | 394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史学的发展

材料一 秦汉时期史学在先秦史学积累的基础上,有了划时代的发展。作为通史巨著的《史记》的出现,和作为朝代史巨著的《汉书》的出现,把反映中华民族历史面貌和反映皇朝历史面貌结合起来,形成了前所未有史学规模。《史记》《汉书》被后代列为历代“正史”之首,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以致于可以这样认为:这个时期的史学的宏伟成就成就,就是“正史”的创建。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呈现多途发展的趋势。这一时期各皇朝为了表明自己统治的正统,对修史十分重视,史官制度有相应的发展,造就了众多的史家。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篇在讲到魏晋南北朝史官建置时说“其有才堪撰述,学综文史,虽居他官,或兼领著作。亦有虽为秘书监,而仍领著作郎者。”私家修史在这一时期也非常盛行,涌现出一批在野的史家。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数量剧增,种类繁多,这可从《隋书·经籍志》中大体看出,《隋书·经籍志》撰成于656年,史书类总共817部,13264卷,通计亡书,合874部,16558卷,这些书绝大部分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外,这一时期史学的发展还表现在史家对史学内容认识的开阔,人物传记和地方志的编撰也兴起了。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史学有了划时代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史学多途发展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考古研究表明,距今5000—3000年左右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与西亚地区考古发现的雕像相似;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大量来自于印度洋的环纹贝以及东南亚的象牙。这说明三星堆文明
A.源远流长B.以农业为基础C.高度繁荣D.与域外有交流
10 . 秦统一后,皇帝既是国家首脑,又是全军统帅,军队严格执行玺、符、节制度。太尉只有带兵权,没有调兵权和发兵权。这一设计
A.降低了军队战斗力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彰显了帝王的功绩D.分化了宰相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