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夏朝以来,就有了庠、序、校和学等教育机关。“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子弟能入学校学习,而劳动人民子弟只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跟长辈学习一些为人之道和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在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中,其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据《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古代儿童启蒙读本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

材料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真实写照。这一情况在19世纪60年代因新式学堂的出现有所改观,当时的学校开设有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行军布阵等课程,特别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更是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

材料四: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统计图表


(1)据材料一述评孔子的办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关信息。你对此有何看法?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什么趋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四状况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2 . 阅读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徽宗赵佶倡导“治病良法,仁政先务”,宋前期的中书门下和元丰改制后的三省六部作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主要负责疫情的分析判断、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与文书下达,以及信息渠道的沟通与保障等。翰林医官院作为中央最高医疗兼行政管理机构,全面负责疫病流行期间派医、巡诊、赐药和救治病人等。尚书省和剂局负责制造各类药物。医学机构、临时医院和慈善机构,成为国家防疫取得成效的制度保障和关键所在。宋代地方政府有关医学的职能也有所扩大,防治疫病、推广医书、发展州县医学教育和打击巫术等成为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之一。地方乡绅、医学家、僧人、道士和普通民众等社会民众力量,在宋代疫病防治体系中发挥了辅助性作用,尤其在自然灾害和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广大乡村地区,地方乡绅、民间医学家和宗教人士等建立的救助机构,救济活动更为直接,效果也较为明显。

——韩毅研究员的《瘟疫来了:宋朝如何应对流行病》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英国公共卫生状况恶化的一个原因就是沿袭中世纪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与工业社会的要求相脱节。在19世纪之前,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一直处于地方层面,由地方当局进行管理,受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国家和中央不插手地方事务。在1835年立法中,中央政府已经感觉到有必要对地方政府结构进行重组以使他们能够应付“低层政治’的挑战,他们希望完善“二元政体“结构,以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于是,通过公共卫生立法,英国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到19世纪中期,“应该”这样试验性的规定渐渐出现在卫生立法中: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的第10部分,在不卫生的地区赋予这个法案强制力,但是这个法案只包含权力,而不包含义务,在付诸实践时没有义务做任何事情。然而,1866年《卫生法案》的第49部分‘卫生立法的语法需要强制性语气的功效。”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宋朝时期防疫制度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防疫制度的变化原因,与宋代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英国近代的防疫措施对今天世界防疫有何启发?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4年,有英国学者指出: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全球性,世界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则是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的全球史。他不仅认为欧洲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已非中坚力量,而且认为自古以来,如果看不到亚洲、阿拉伯、拜占庭和斯拉夫民族的影响,看不到欧洲与广大世界的联系,也就无法理解西欧的历史,他指出,正在兴起的亚洲不久将把欧洲抛在后面。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时代不是欧洲或欧洲化的时代;欧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太平洋时代。他倡导建立全球历史观,“不仅放眼世界、展示全球,而且不带成见和偏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的一切民族的建树”。

——摘编自【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08—1984)《当代史纲要》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春秋时期诸侯所铸青铜器的铭文中有“徐王”“越王”等称谓,而《左传》等文献却称上述诸侯为“子”。由此可知(     
A.该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B.出土文物信息较为可信
C.当时各国君主专制逐步确立D.史料会体现一定主观性
2023-12-18更新 | 104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6年,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听闻教育部命令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得有挑拨国内民族感情之处,于民族战争不得言,要证明民族同源。对此他表示不以为然,认为各民族同源无法证明,他还认为大中小学所学之历史只能有详略深浅的差别,不能有真伪之别,因此古代史上之民族战争无避讳之必要。以下观点或做法符合陈寅恪先生观点的是(    
A.春秋笔法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B.历史研究求真致用不能共存
C.有伤民族团结的历史问题禁止研究
D.因爱国需要而致失史实之真,则缪矣
2023-12-16更新 | 38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至五代自然灾害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次数最多、破坏性最强的是旱灾、水灾和蝗灾,这三大自然灾害给劳动人民带来巨大的苦难。我国古代水旱灾害的发生在时空分布上有着一定的规律,西周到五代的旱灾多发时段共有9个,水灾多发时段共有8个。中国古代的水旱灾害频繁,分布的地域也极广泛,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时期内,北方旱灾爆发频率高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水灾发生的情况则正相反。蝗灾是中国古代仅次于水旱灾害的自然灾害,历代对蝗虫危害的记录都惨不忍睹。如晋永嘉四年(310年)五月,“幽、并、司、冀、秦、雍等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蝗灾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西周至五代自然灾害统计简表

朝代年份发生次数蝗虫地震歉饥霜雪雨雹地沸
825893016139875---
秦汉44137581765068149351323-
三国两晋200304605614531323517542
南北朝169315777717401620181733-
372295131--12-
28949312911534522427371663-
五代5351261163--3-2-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开元初年,山东、河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宰相姚崇认识到蝗灾与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的内在关联,主张积极灭蝗,其主张也得到唐玄宗批准。经过审时度势,姚崇提出“夜火坑埋法”灭蝗,派出御史担任捕蝗使,分道指挥山东等地的除蝗工作,并将灭蝗成效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官员政绩的标准。为鼓励百姓积极灭蝗,在这次捕蝗行动中,蝗区还采取了捕蝗给粟的奖励办法,《朝野金载》记载:“敕差使与州县相知驱逐,采得一石者与一石粟;一斗粟亦如之。”姚崇治蝗不仅仅停留于灭蝗,还积极开展灾后抚恤工作,如放贷、蠲免钱粮等,从而使生产迅速恢复,也使得大灾之后没有出现大荒。“姚崇治蝗”是唐朝乃至我国古代灾害治理的成功典范,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突出表现,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摘编自田一颖、刘利民《“重人事轻天命”——姚崇灭蝗思想与实践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至五代自然灾害发生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姚崇治蝗”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希罗多德治史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描写人类的事迹,并使这些事迹不至于被后世所遗忘。他“化传说的笔录为历史科学”,这并不是希腊思想中所固有的,它是公元前5世纪的发明,而希罗多德则是它的发明人。据此可知,希罗多德(     
A.强调知古鉴今B.否定神话传说C.关注希腊历史D.具有人文史观
23-24高一上·陕西渭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文物不但具有艺术、科学价值,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下列可以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A.电影《秦颂》B.《剑桥中国秦汉史》
C.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D.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中的美国史学史研究

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蒋梦麟、何炀松等为代表的留美学者开始对美国史学讲红了译介与引进.标志着我国的美国史学史研究的起步。

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主要通过苏联学者的著作间接了解西方更字的发展概况用意识形态上的政治批判取代严肃的学术研究。国内的差国史学研究王要服务于对盖幽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史进行揭露与批判的政治任务,沿有开属对美国史学的深入研究西方史学大多采取摒弃的态度。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反映现当代美国史学发展现状的相关者述大量被译介到国内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相继设立了研究美国问题的研究所、研究中、和研究室机构,中美历史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

20世纪90年代至今,多数学者开始从历史主义和科学史学的方法和理论上去研究盖国史学史的相关问题,促使一部分专家学者开始对现当代美国史学发展的进程作出理性考察与评估。通过反思,学界逐渐消退了“西学热”中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而趋干求实与稳健.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

——摘编自徐良《百年来中国大陆的美国史学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者对美国史学史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三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指出其变化,并分析原因。
2023-11-02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朝成化二十年,从南京户部主事张伦建议和户部覆议,调“淮安、瓜洲(江苏)兑运粮十万石,南京常平、乌龙潭等仓粮十万石,运至沔池县(陕西)。令河南、山西、陕西三司委官转运……以备赈济”,获宪宗批准。这表明当时(     
A.粮食远途贸易的规模大B.社会救济已能跨区域动员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快D.粮食储备依赖于江南地区
2023-10-25更新 | 15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