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绘制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见下图)。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结合图示并运用世界历史,对该学者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围绕一个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3-05-30更新 | 384次组卷 | 1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可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政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蝉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描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圆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辛玄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各族“背得尊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毅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和孙中山对民族国家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历史意义。
2023-08-2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2022-07-14更新 | 2930次组卷 | 3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盛于汉代。是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东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材料二   关于汉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部分画像砖



(1)根据材料一,比较《史记》和画像石,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荆轲刺秦王”,哪个价值更高?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提取一组相同类型的汉代画像石进行归类,概括主题并进行历史解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为“迁居上海的原因”调查,主要的调查对象是1948年前迁居上海的部分人群,据图可知,吸引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因是
原因人数百分比
求学92.1
寻求就业机会22250.7
躲避中日战争173.9
躲避内战102.3
躲避匪徒30.7
躲避自然灾害112.5
躲避家庭纠纷20.5
到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358.0
其他(如家庭团聚)12929.3
A.交通技术的改善B.城市工业的发展C.基础设施的完善D.居住条件的优越
6 . 图3、图4、图5分别为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列国形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图3、图4、图5的信息,从两个角度得出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