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我国环保工作重心在于如何防治工业发展过程中“三废”排放,促进“三废”的循环利用,但囿于相关技术尚不成熟,环保工作进展不大。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大跨步地发展。1983年,在中国环境保护第二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总政策,并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1986年,农村生态环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农业污染的关注。1995年,首批对污染企业排污的生态补偿管理制度于浦东落地,制度本质是对新、改、扩项目征收排污费用意味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由污染治理向生态补偿转变。1998年起,基于财政支付的对森林、草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建立。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生态补偿制度日趋完善。然而,“政府主导,财政出资”的生态补偿模式存在局限性,中国已经开始生态系统服务建设多元化模式探索,关键是主体、资金、方式多元化,即更多依靠企业、贤达、民众的共同发力,激发潜在动力。

——摘编自王思博等《新中国70年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进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并说明其意义。
2021-05-12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