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关于谥号的主题学习。

在历史学习中,小明对中国古代君主谥号的含义及其演变产生了探究兴趣。他首先读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帝王谥号产生于西周而流行于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后,认为这种‘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是一种不敬的行为而予以废止,西汉王朝建立后又重新予以恢复。”

——赵志伟:《谈谈皇帝的各种“号”》

1.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小明可能会如何理解谥号产生于西周、废除于秦朝的原因?

接着,小明又通过资料查阅,了解了谥号的含义:谥号是君主死后,根据其生平和地位,为其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谥号分为美(褒)谥、平(怜)谥、恶(贬)谥三类。为此,小明搜集了一些君主的谥号,并与其生平一一对应。

材料二

君主生平谥号
①____朝,孝武皇帝—刘彻雄才大略,积极有为;好功生事,穷兵黩武武(美谥,威强叡德曰“武”)
②____朝,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后期由治而乱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美谥)
③____朝,嘉靖—朱厚熜荒废朝政,迷恋求仙,禁行海外贸易,内阁首辅更迭频繁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美谥)
④____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开拓版图,奠基中华疆域;乾纲独断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美谥)

2.请帮助小明依据材料二中君主的生平和谥号填写相应的朝代。

小明整理表格时发现,自唐以后的文献多以庙号、年号而非谥号代称皇帝。

3.请尝试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表格所列君主谥号与小明所了解的谥号的依凭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小明为深入研究谥号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的作用,又收集了相关材料,内容如下

材料三   由于谥号具有“褒贬死者,劝勉生者”的作用,(但)选用的谥号……往往是名不副实,甚至是完全虚伪的。

——柳士镇:《谥号、庙号、尊号与年号》(《七彩语文》2018年03期)

材料四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虽事乖正直,而理合名教,讳之可也。”

——据王杰:《汉代谥法研究》改写

4.综合以上材料,如何认识柳士镇与刘知几观点的不同?
2023-12-13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类第二类
(新罗真兴王)二十五年(564年)遣使北齐朝贡。二十六年(565年)春二月北齐武成皇帝诏:以王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高丽】金富轼等著,孙文范等校勘《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三年(562年)……是岁,高丽、靺鞨、新罗并遣使朝贡。……(四年)二月甲寅,诏以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七

真平王(新罗真平王)四十三年(621年)秋七月,王遣使大唐,朝贡方物。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常侍庾文素来聘,赐以玺画及书屏风,锦彩三百段。

——【高丽】金富轼等著,孙文范等校勘《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唐高祖)武德四年,(新罗)遣使朝贡。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侍郎庾文素往使焉,……自此朝贡不绝。

一《旧唐书》卷一九九上

材料二   6世纪初、新罗加快接受中华文化的步伐,实行郡县制、官制、舆服制、谥法、年号、律令,使文物典章基本完备。(到唐朝时期,新罗王朝)完全接受了中华文物典章制度,衣冠、朝廷制度(执牙笏、贺正)年号,皆从唐朝制度,在国家文物典章方面完全中华化,完全儒家化。正如《三国史记》作者所论“新罗一意事中国”者耶!

——张碧波《中华文化圈中的新罗》,载《学术交流》2001年第4


(1)辨析材料一中的史料,指出据此能够确认的事实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析这一阶段中国与新罗的文化交流。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简况表(部分)

时间历史事件
两汉佛教传入中国;儒学在东亚、东南亚流行;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 朝鲜的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 及铁制生产工具传入朝鲜和日本。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 养蚕繅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魏晋南北朝与西域、日本、朝鲜等国交往更加紧密;佛、道、儒融合。
隋唐佛教完成本土化;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大量来中国;玄奘西行印 度;鉴真东渡日本;日本以唐制为蓝本进行大化改新;唐朝的丝绸、瓷 器大量运往欧洲和非洲。
宋元造纸术传出;儒学融合佛教等其他文化,宋明理学形成;火药传入欧洲; 中国人进入琉球;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华。
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儒家等文化传欧洲,丝、瓷、园林设计深受欢迎;郑和七 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西学东渐,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相继进 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清政府实行 闭关政策。
依据表格,选取一个划分尺度,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进行阶段划分,并加以阐释。(要求:明确说出划分尺度,阐释时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3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2世纪里19个侯国的人口增长(部分)

侯国所在
郡国
初封时
户数
国除时
户数
年代
(公元前)
年增长
率(%)
人口密度
(人数/平方公里)
今地(摘者
注)
魏其琅琊10003000201-1542.445.9山东青岛
绛阳济南7401500201-1531.587.5山东济南
800026000201-1521.65.5安徽淮北
涿25005600201-1511.648.8北京
曲周广平40009300201-1482.8177.4河北曲周
柳丘勃海10003000201-1431.935.4河北黄骅

资料来源:《汉书》,卷16。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页236~237。李氏的表中日期多有错误,这里已予以改正。人口密度的数字采自劳干:“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第2期,页215以次。劳氏制表的材料是公元2年的,取自《汉书》卷28。年增长率是根据内推法得出来的,参见史密斯(T.L. Smith)、劳普夫(P.E. Zopf)     《人口统计:原理与方法》,页552~553。

——许倬云《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1)提取表中相关信息,说明其对研究西汉历史的史料价值。
(2)据表格资料来源,归纳形成表中研究成果的方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汉唐盛世到清末民初,我国的对外称呼不断变化。纵观我国对外称呼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视出中华民族的心态变化轨迹。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称呼字义释读
“番”“番”是我国最早对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已有三千年历史,“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胡”汉唐时对我国北方及西域的波斯、大食泛称为“胡”;从西域引进的物种称呼皆带胡,如胡瓜、胡萝卜、胡笳;唐对旅居长安的西亚人通称胡人。“胡”字带有贬义,如“胡虏”、“五胡”。
“夷”“夷”是对华夏族对东方各族泛称,汉时指四方少数民族,清代多指外国人。“近唯英夷,实乃巨诈”(龚自珍语);“夷”字民间使用较少,多见于文人笔墨。
“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现代化的”;《辞海》释义为“旧时泛指来自外国的事物”,与“土”相对。晚清出现许多冠以“洋”的词汇如东洋(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洋文、洋布、洋行。“洋”长期被视为先进和高品质的代名词。
“西”“西”字专指西欧和美国,称呼其他国家时具体指出地域或国度,如非洲人、印度人。洋务运动后与西方有关者皆称“西”,如西服、西餐、西医等,我国对外称呼渐被“西”字取代。“西”字作为表示地域方位的概念,剔除了“崇洋”“慕洋”的成分,体现出民族心态的成熟。
“外”改革开放后,“外”字在对外交流中广泛使用,外汇、外贸、外资……,不但涵盖西方国家,也包括世界各国。“外”字彰显不亢不卑,不媚不张的民族气质。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取材料中关于中国人对西方或外国人称呼变化的若干信息,结合当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国民认知水平或民族文化心态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信息展开分析论述,可依据材料自选角度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22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8练对外交往-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文物与博物馆

材料一   乾隆帝十分重视文化事业,毕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他对各类艺术的酷爱,推动了当时工艺的发展,有些工艺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奇制品层出不穷。遗留至今的很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都是当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造办处的档案保存至今,记载了许多工艺美术品的作者、制作过程等。乾隆帝本人艺术修养甚高,阅赏钤印是他的喜好,故宫珍藏的很多传世书画精品都钤有乾隆的玺印。乾隆帝还吩咐对宫中藏品进行了整理、登记,例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就是两部大型书画著录;《西清三编》,收录了清宫所藏的数千件古代铜器;《四库全书》则共收书350379337卷。

——摘编自郑欣森《乾隆皇帝的收藏与鉴赏》

材料二   故宫博物院大事记

时间

大事记

1925

故宫博物院成立,正式向民众开放

1933

故宫博物院开始文物南迁,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包括《四库全书》等文物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拨付故宫博物院大量经费,用于宫殿、文物等的修缮和维护,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1987

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8

故宫博物院启动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2002

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持续到2020

2007

故宫博物院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7

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2019

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

2021

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推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实施英才计划,进行学术研究和后备人才培养

2022

故宫博物院近5年来举办教育活动、公众讲座、展览共7200余场次,引进展览、赴境外办展36项,在全国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排名居领先地位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乾隆帝收藏文物所带来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对上述表格中的信息进行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表格信息为二战后的美国与传统霸权国的对比,据此可知
传统霸权国美国
主要目标控制控制
政治类型直接间接
领土扩张非常重要对国家的重要性较低
意识形态扩张对政府的重要性较低非常重要
国家经济的开放性不对外界开放开放
权力的运用运用本国力量发动战争与盟友联合发动战争
军事力量与他国军事力量少有联系与他国军事力量有联系
A.美国更加注重意识形态的扩张B.美国更注重领土扩张
C.美国更加注重使用本国力量发达战争D.美国与他国军事力量少有联系
2021-09-18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7练大国崛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所考专业科目中,每科试题为二至三道。下列表格选取了每科项目中的一道题。据此可知,当时文官考试(     
专业科目试题
国文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
行政法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
财政学公债制度对社会资本之构成有何影响,试详述之
劳工法规试述工厂法中关于童工、女工之年龄、工作种类、工作时间等限制条件,并说明其理由
国际公法外国船舶在一国领海海峡及内河中航行时所受之限制如何
A.程序公开公正B.“以党治国”色彩浓厚
C.彰显现代意识D.注重选拔通才知识考生
9 . 下表为《旧唐书》中关于唐初的部分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料出处
李守素者,赵州人,世代为山东名族。……守素尤工谱学,自晋、宋已降,四海士流,及诸勋贵华戎阀阅,莫不祥究,当时号为“行谱”。卷七十二《李守素传》
敬淳尤明谱学,尽能究其根源枝派,近代以来,无及之者。撰著《姓略记》十卷行于时,又撰《衣冠本系》,未成而死。卷一八九下《路敬淳传》
初,贞观中,太宗命学者撰《氏族志》百卷,以甄别士庶。至是向百年,而诸姓至有兴替,冲乃上表,请改修氏族。中宗命冲等八人,依据《氏族志》,重加修撰。卷一八九下《柳冲传》
(1)指出史料反映了唐初怎样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历史总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的。结合材料中的史料说明上述观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校勘,是指校正、审定古籍记载的正误真伪。其基本做法是利用史料对古籍记载进行相互核对,条列异同,形成校勘记。下表是今人围绕《建康实录》的校勘事例。

事例

《建康实录》

史料

校勘记

1)爵位徐孝嗣,年八岁,袭爵枝江县侯《南齐书》“(徐孝嗣)八岁,袭爵枝江县公”。
《宋书》“枝江相”。
据《宋书》,《建康实录》“县侯”记载无误;而《南齐书》“县公”当为“县侯”之误。
2)籍贯刘延孙,彭城吕梁人也。《宋书》“刘延孙,彭城人”。
《南史》“刘氏之居彭城者,分为三里”;“延孙所居县”。

3)任职地南昌太守孱陵侯蒙卒。《三国志》“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建康实录》“南昌”当为“南郡”之误,因《三国志》的相关记述更加完整。
请仿照事例(1),撰写(2)的校勘记;并据以上三则事例,指出校勘古籍时所利用的文献史料应具备的特点。
2023-11-28更新 | 109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