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夷变以来,帷幄所擘画,疆场所经营,非战即款(签订和约),非款即战,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言守者。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20世纪初,孙中山指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兴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观诸国之海军表,其国力竞争之消息,可以默喻矣。”他还指出,国家生存要素为土地、人民、主权。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的土地包括领海,认为海才是国的界境。因此,他积极呼吁政府向西方国家订购“各项海陆空新式武器”,聘请外国军事专家来华教练我国海陆空军学生,以建立强大的海军。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孙中山便向国人大声疾呼;最先可以灭亡中国的是日本。为此,他在捍卫海权的宣传中,常以日本帝国主义为未来的假想敌,从国家战吆上唤起人们的警觉。

——摘编自《“海洋梦”系列丛书·走向深蓝中国海洋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源海防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海防思想与孙中山海防思想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海防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2024-03-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置备利器必先储人才》:中国自三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申报》社评1895年2月1日

材料二   《善后十策》: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所恃以为长技者,惟是搜括银两,携带妻孥,远举高飞……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

——《申报》社评1895年4月28日

材料三   报刊一般要求迅速、准确、广泛,堪称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形象地谈到报刊的作用:“天地像一座大舞台,历史剧目波澜壮阔、绚烂多姿、复杂多变。后排的看客,由于距离的缘故,如置身云雨巫山。一些前排看客,甚至能到幕后打探的特殊看客,便充当起解说的职责。这特殊的看客就是新闻记者”。因此报刊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都十分重要。

——据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1)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有哪些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有学者认为,“官僚政治制度不是静止的政府型态与组织法,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历史过程,有‘运作’、有‘过程’才有‘制度’,不处于过程之中也就无所谓‘制度’”。该学者主张研究制度史必须(     
A.探讨现实政治中实际运作的“活”的制度史
B.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社会历史变迁
C.基于人类学对作为基调的日常统治加以研究
D.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四堡位于闽西山区,是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据下表所示材料可被认定的史实是(     
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起源于宋,发展于明,鼎盛于清”边城县史料
“(南宋)方夷吾所编《集要方》予则之临汀”(宋时四堡属于长汀)[宋]陈日华《经验方》
明万历八年(1580年),邹学圣辞官回四堡,带回了苏杭的雕版印刷术,之后创办书坊,“镌经史以利后人”《范阳邹氏族谱》
“长汀四堡乡皆以书籍为业,家有藏版,岁一刷印,贩行远近,虽未必及建安盛行,而经生应用典籍,以及课艺应试之文一一皆备”杨澜《临汀汇考》
A.四堡在宋代已出现雕版印刷B.四堡印刷业推动了当地书院的兴盛
C.四堡刻书业在明代发展迅速D.四堡书籍通过族商形式占领了市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剿夷抚夷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商战抗夷“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以夷制夷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历程是一部党带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反饥饿的革命史,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史。马克思认为,以私有制为主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是导致无产阶级普遍贫困的根源,进而指出了解决贫困的基本途径:一是消灭私有制,二是消灭剥削,剥夺者被剥夺。在中国人民反压迫、反贫困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一经成立就把反贫困斗争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百年的反贫困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反贫困和贫困治理当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摘编自雒亚男《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机制创新和历史启示》

材料二   《2019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到2030年,92个国家中最穷的20%人口将因气候变化而遭受巨大收入损失。2021年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9个月上涨,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26.5%。而作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价格的急剧上升导致家庭支出大幅增加,部分家庭由此而陷入贫困。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为例,这一地区成年人识字率仅为60%,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成年人识字率仅为30%左右,基本不具备参与现代化就业的能力。

——摘编自张琦《全球减贫历史、现状及其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反贫困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反贫困和进行贫困治理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全球减贫面临的主要挑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外脱贫减贫的重要认识。
7 . 有学者认为:历史是一条连绵不绝的河流,历史分期则是学者后来的观察。对于中国古代史,人们习惯上以大的王朝更替进行历史分期,却不计形式上同一王朝中的异质性。比如在论及唐宋变革时,多将唐与宋各自视为一体,来比较其间的差异。唐代的情况暂且不论,至少不应把两宋捆绑在一起,笼统论之。如此要想揭示并解释南宋以后的历史走向与社会转型,则有相当的困难了。该学者旨在(     
A.说明历史研究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B.揭示唐宋变革论的立论缺乏逻辑与价值
C.论证王朝更替无法解释历史变革与发展
D.强调历史分期应当尽量避免标准的僵化
2023-12-08更新 | 453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从1960年开始,围绕东京城市外围的高速铁路站点不断增多,每年都有几十公顷住宅区被开发出来,由于住宅空间设计与环境比市区更优越,价格更便宜,设施更齐全,这些区域吸引了大量居民迁入,东京城市外围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综合性城市。这一现象说明(     
A.现代交通促进城市化发展B.东京城市的发展潜力削弱
C.大城市社会问题得以解决D.社会资源实现更优化配置
9 . 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进行考订,发现甲骨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由此可知(     
A.实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B.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靠
C.西汉政府重视史学研究D.实物史料是史学研究必要条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兴盛发展的时期,涌现出张载、朱熹等一大批蒙学教育家。宋代既有官方举办的宫廷和国子监“小学”,也有地方州县普遍设立的“小学”,一些蒙学教育家还在任职地方时通过设置“义学”为乡村下层子弟提供蒙学教育机会。蒙学教育家充分吸取了宋代理学的心性论理论,强调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阶段性特点,在蒙学教材编纂中要做到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引导儿童追求圣人的人格境界。朱熹认为儿童的道德教育应当在其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经过内化形成,诸如历史、自然、医学、名物、制度等知识的学习对于儿童道德心性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超、金滢坤《宋代理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1921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了《学制系统革案》,该草案经讨论修改于1922111日向全国颁布,壬戌学制就此诞生。该学制采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分段形式,故又称“六三三学制”。该学制颁行后一度中断过,但自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成为在全国推行的主流学制,一直延续至今。壬戌学制是对多种方案进行择优的过程中诞生的,各地教育会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教育阶段的划分来看,壬戌学制较之以往学制缩短了小学年限,延长了中学年限。学制还规定大学采用学分制,中学采用选科制。另外,该学制在课程标准纲要中增加了自然科学等实用科目,还特别强调生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对当今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程斯辉《为什么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能续传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蒙学教育兴盛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诞生的有利条件及其对当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