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工业化始于明治维新,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但直到1940年,城市化水平仍落后于当时的欧美工业化国家。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到197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达72.11%。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建设覆盖全国的新干线和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提出建设"日本列岛一日到达的经济圈"。同时期,日本共引进技术21863项,累计花费金额43156亿美元。当然,飞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19551972年的17年间,地价上涨了1715倍,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更是聚集于城市不同的角落。

——摘编自孙波等《日本城市化的演进及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日本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及农村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日本投资的方式及渠道众多,除政府拨款之外,还有来自民众与企业的广泛参与。当然,民间的参与是全方面的,很多农村城镇的建设从总体规划设计到具体的操作落实,都充分体现了全民参与的原则。日本的小城镇中看不到高层建筑,但是日式传统住宅中现代化的水平很高,展示日本传统的古迹十分常见,这也使其农村城市化被称为现代化的"传统村庄"。

——摘编自刘志仁《日本推进农村城市化的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农村城市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2021-03-1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辽宁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主要国家首都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分布示意图》,与其他三个首都城市相比,北京轨道交通的显著特点是
A.城市中心轨道交通站点相对分散B.轨道交通覆盖地区经济最发达
C.中心城区与郊区的轨道联通薄弱D.轨道交通站点数量有明显优势
4 . 城市河道治理

材料一   宋朝开封、临安水系通达,居民不计其数的生活垃圾,纺织业、印刷业等手工业废水对河水造成严重污染。政府一方面差雇人力定期开凿修整河道,另一方面颁布法令,禁止居民随意倾倒垃圾。在增强民众环保意识的同时,将河道治理效果与官员的政绩考核结合起来。宋仁宗年间,先后设河渠司、都水监掌管水政,保证河道管理的有序进行。发明埽和浚川杷等最具特色的河道治理工具,并通过河道堤岸种植林木,固堤护堤、防止水土流失等措施来进行河道治理。

——摘编自王战扬《宋代河道管理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早期,泰晤士河是一个开放的下水道汇聚处,各种生活与工业污水无序排入,对伦敦公共卫生造成灾难性影响。为改变这种情况,伦敦当局着手建立一个现代下水道系统,规划建造了5条相互衔接的下水道,包括450英里的主干道和1.3万英里的支道。与此配合,还兴建了泰晤士河堤工程。《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是英国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国家立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法案不仅详细列举了禁止排放的各类污水和违法行为,还任命专家担任审查官,提供实施建议,并通过技术监测控制河流污染。1898年,任命由多名专家组成的皇家委员会,调查污染来源和监督河流防治进度。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城市河道治理措施的共同点。
(2)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英国进行河流治理的原因。
2021-01-27更新 | 566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育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2021-01-09更新 | 1485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城市化进程表

时间概况
19491957城市化的速度因应快速工业化和战后经济恢复的需求,中国城市化率由10.6%升至15.4%。
19581960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大量农村人口流进城市,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
19611965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了“中国式”的逆城市化现象。
19661977我国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
1978年至今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成为新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动力。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12-10更新 | 664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不同史书有关古代城市管理的记述。这表明,我国古代已经
记述出处
其穿垣出污秽者,杖六十。《唐律》
“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大明律》《大清律》
A.加大城市司法监管力度B.关注城市市场环境建设
C.重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D.正视城市人口素质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是198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建设的四项指标,由此可知
A.城市规划应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性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必要性
C.精神文明建设在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地位
D.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深化政府行政职能
2020-11-12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机器工厂的出现,原有的乡村工业城镇成长为城市,对资源和人口的吸附力大为增强;原有的乡村工业村庄演变为工业城镇,原有的农民要么就地转变为城镇居民,要么移居本区域新兴的工商业大城市。这些地区后来一直是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区域。1851年,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50%,基本完成城市化。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农村城镇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1895年底,中国总共对外开放26个通商口岸。这些开放通商口岸分布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口岸城市为中转枢,各方面力量参与其间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几乎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的集中中国对外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逐渐盖过了一些传统内陆城市的光芒。开埠通商既是对中国传统市场园的改纽,也是对国内资源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分布格局的调整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

——摘编自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与清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城市化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