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机器工厂的出现,原有的乡村工业城镇成长为城市,对资源和人口的吸附力大为增强;原有的乡村工业村庄演变为工业城镇,原有的农民要么就地转变为城镇居民,要么移居本区域新兴的工商业大城市。这些地区后来一直是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区域。1851年,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50%,基本完成城市化。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农村城镇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1895年底,中国总共对外开放26个通商口岸。这些开放通商口岸分布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口岸城市为中转枢,各方面力量参与其间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几乎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的集中中国对外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逐渐盖过了一些传统内陆城市的光芒。开埠通商既是对中国传统市场园的改纽,也是对国内资源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分布格局的调整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

——摘编自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与清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城市化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城市化与传统城市化的区别,一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依靠工商业拉动,不是自然增加和政治、军事性移民的结果;二是要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整体转型,绝非城市人口数量的机械增长和城市空间的简单扩张。基于此,可以认定近代中国并不具备现代城市化的基本条件。于是,外部力量充当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推手,中国早期现代城市化和城市早期现代化开始艰难启动。

——摘编自涂文学《外力推引与近代中国“被城市化》

材料二   全球的城市化已经历了三次浪潮:欧洲城市化、美国城市化、拉美与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城市化。其中,现代中国城市化靠本国人口的流动推进,外来移民数量极少,人口总规模达到6—8亿,远超世界前两次城市化。预计耗时40年左右,仅相当于第一次的不到第二次的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复杂交织时期的现代中国城市化重视发展质量,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经济迅速发展使能源、原料价格极高。

——据仇保兴《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缺乏现代城市化条件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城市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据此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城市化道路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甲午战后到抗战前的40年间,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然而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以上变化说明
A.农村面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B.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
C.政府加强了对城市人口控制
D.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2019-09-14更新 | 332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一体化网络体系。通过铁路与水路运输,同口岸城市及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联结起来。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二   (英国)乡村毛纺业的深入发展促进英国国内市场体系的尽快形成,加速和拓展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和幅面。伦敦作为货物进出口的主要基地,作为多种手工业品的综合产地,常常又有不少商品向全国各地发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体系,是以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为脉络而生成的。国内工业和海外贸易,内部经济运动和外向经济交往,互为转化,互相促进,形成一股良性互动的态势,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秩序,就在如此往复之中不断成长和巩固。到17世纪末,近代早期英国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整理自刘景华《经济一体化:近代英国经济“起飞”的最优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京津冀一体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其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较之于“京津冀一体化”,指出英国“经济一体化”呈现的不同,并简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2019-07-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如表为1930年代中期河南省部分城镇地价一览表(单位:元/亩),由此推知,这一时期的郑州
地名商业中心住宅地园圃地
最高普通最高普通最高普通
郑州(县城)30001000300100160100
开封(省会)80002000120040020080
永城(县城)454030252020

A.商业中心成为城市核心B.城市绝对人口数量庞大
C.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开封D.依然为典型的传统城市
2019-04-28更新 | 8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四川省百校联考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村集市的发展,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历史上农村集市大规模发展是在明中叶以后,万历年间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农村集市网。明末清初的战乱天灾使这一集市网遭到很大破坏,康熙、雍正年间逐渐恢复,乾隆、道光年间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清代中叶,全国集市总数至少可达2万多个,集市密度大体在每100平方公里1—2集。农村集市网的形成,沟通城乡市场,使商品流通几乎可覆盖全国的每一个州县,使地区之间分工互补,调整经济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着内在的动力与活力,主要就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正是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摘编自许擅《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探讨》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美国经济中心一直在东北部一带,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西部地区逐步发展起来,一批中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有联系而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这一体系对周围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大多是大规模企业,能够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如,到1870年时芝加哥钢铁业平均雇佣人数是纽约的6倍。“卡耐基钢铁公司“在匹兹堡获得迅速发展,后与摩根的联邦钢铁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垄断企业。在公司规模化的基础上又使其向着专业化生产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专业城镇。由于此时企业规模的增大,使企业面临着对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应地产生了公司制和经理制,在科学的管理下企业将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摘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概述城市化的扩展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
B.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较低
D.“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2018-11-19更新 | 95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零诊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2018-11-12更新 | 1141次组卷 | 3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时间状况
1949年北京共有能使用的公共电汽车157辆,包括日本丰田客车、美国道奇车,以及捷克的“布拉格”“克罗沙”“依卡路司”和“斯柯达”等。
1957年随着“长春一汽”的第一辆国产卡车顺利下线,北京街头的公交车才开始有了“纯中国血统”,但这些客车多是由卡车改装成的。
20世纪
60—70年代
随着一汽、重汽不断开发新车型,城市客车BK651,642,611等车型不断开发,北京公交进入以国产汽车为主的时代:70年代末,北京拥有将近3000辆公交车。
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8月,公共交通局改为公共交通总公司。2005年1月1日,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改制更名为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进入90年代,北京街头相继出现了双层公交车和空调公交车。2001年研制成功了京华巡洋舰,车身长18米,核定载客200人,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III标准,是300路这样大流量线路的理想选择。
1998年1月-1999年12月,公交总公司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工程,购置清洁燃料车2283辆。到2000年末,公交总公司清洁燃料车总数将达到5923辆,占全部公共汽车总数的78.9%,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1300辆。

——摘编自张蕊《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概括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发展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一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乡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游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