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城市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请以《城市的浮沉与绽放》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从下列图示提及的城市中选取五座城市,写清城市名称,相关事件及事件的影响。逻辑清晰,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2020-08-2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历史卷 05(中国史范围)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 1000 户以上的大镇多分布于苏 、松、太、常、杭、嘉、湖一带,其中 太湖周边的苏州与浙西各地不乏 10000 户以上的巨镇。到万历以后,市镇总数不下 200 个,这 些市镇之间的间距以 12 里至 36 里为较常见的模式,形成各市镇平均距离约 10 多里路的水乡 市场网络体系,小农赶集一般半日可以往返。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 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棉花和棉 织、蚕桑和丝织、米粮等专业市镇。

——摘编自任放《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

材料二   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开始,许多城市的经济逐渐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大多数农民从 农村流向城市后也从事工商业和其它行业并成为城市居民。在近代城市中聚集了各种社团 以及工商、金融、科学、文化、教育、新闻等机构,城市逐步发展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 务的中心。为此许多城市开始制定城市交通卫生、市政管理等法规,建立了城市治安、消防、 警署、医院等机构。在城市中,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解体,代之而起的是人口简单仅由父母及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小家庭。

——摘编自张转玲《论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材料三   1949—2009 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9》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呈现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简析其原因。
2021-06-01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一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C.“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750—1870年农村与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议会改革的呼声响彻英国。在此情况下,经过激烈斗争,1832年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对议席分配作了适当调整。取消了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选区”的议席,将之分配给新兴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第二,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第三,规定了选民登记程序,缩短了选举时间。这次改革使英国的选民由原来的43万扩大到65万,新增加的选民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城市中产阶级,打破了贵族寡头独霸议会的政治局面。

——一据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所述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稼(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

市镇经营项目
湖州府南浔镇、菱湖镇、乌青镇、苏州府震泽镇、嘉兴府石门镇桑蚕缫丝
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丝织业
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棉纺织业
桐乡县炉头镇冶铸业
桐乡县石门镇蚕丝、榨油
归安县善琏镇制笔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以及兴起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城市化从1840年开始起步,在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城市,但发展很不均衡。一直到1950年后城市化进程才开始稳步推进,但30年时间内仅仅从11%发展到19%,而这一时期全国的工业总产值却增长了38倍之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才开始迅速发展,到2012年城市化率达到50%左右。             

——摘编自《中美城市化进程比较》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   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0-06-1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社会的变迁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彻底打破了的界限,商店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夜市到三更为止,五更时,晓市便又开张。……市内还出现了瓦子(或称瓦舍瓦肆"), 里面有勾栏(歌舞、戏剧场所)、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

——摘编自朱绍侯、 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1949- 2013 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引自《1949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天安门广场与时代变迁

材料一   

明朝开辟了“T”字形的宫廷广场,名曰天街,外建宫墙,把广场完全封闭起来。东西两翼以及南端凸出的一面各开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正南为大明门,清初改称大清门。明清时期,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前竖立有刻着“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有禁军站岗;殿试结束后,黄榜经天安门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里,叫“金殿传胪”;皇帝登基或册立皇后,在天安门举行“颁诏”仪式。


如图为清代天安门示意图。

材料二   191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的门槛被拆除。1913年,长安街正式通行,千步廊被拆除。1915年,广场以南正阳门的瓮城也被拆除,并开辟了东西两侧城墙上的出入口,进一步便利了从外城直达天安门广场的交通。20世纪上半期,在这里出现过数次群众爱国运动。


1959年,天安门广场由原来的11万平方米扩大到40万平方米。如图为1959年改建后的天安门广场简图。

材料三   


如题是首批国产的T-54A坦克参加1959年国庆阅兵正经过广场。


(1)请以“天安门广场的变迁”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四   2019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群众联欢。联欢群众演唱的歌曲中有以下三首:

歌曲名创作年代歌词节录
《我们走在大路上》1963年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
《在希望的田野上》1981年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不忘初心》2016年(长征胜利80周年)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鲜血浇灌出花开的国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


(2)这些歌曲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人民的精神风貌。请你从上表中任选一首,对此加以简要说明。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列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从中分别提取三地的城市化进程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