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324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华夷”现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中国人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中建构了一个“天下”。他们想象,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茏,住在那里的民族也就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但是这种中心与边缘的划分并不完全是空间的,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但是,在北宋一切都变化了。民族和国家有了明确的边界,天下缩小成中国,而四夷却成了敌手…在关于“中国”的各种观念和话题里面,我们很可以看到当时人感受,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这些感受,焦虑、紧张情绪所呈现的一般思想世界,就成了精英观念和经典思想的一个背景与平台,使他们总是在试图证明“中国(宋王国)”的正统性和“文明(汉族文化)”的合理性。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一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材料二   :在对外关系中,整个嘉庆朝,“中国”的使用频率在微弱的增加,鸦片战争前后,“天朝”使用的次数减少,“中国”使用的频度相对增加;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几乎不用。“天朝”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1905年后,“世界”一词的使用次数急剧增加。在1898年超过“万国”,1903年后超过“天下”;与此同时,“国家”和“民族”这两个关键词的使用也超过“天下”。

——据邹明洪冯建勇《从传统天下到近代国家: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一兼论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中国边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战国到宋代,“华夷”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述其对宋代思想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关系中的称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两次“天下观”变化原因的相同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中国人的“边疆”概念原来泛指“蛮荒之地”。近代以来,“边疆”的语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转换成了另一种价值预设,即指的是有明确边界的、在国家领土之内的边疆。“边疆”概念的变化折射出(     
A.中国疆域范围的扩大B.近代外交理念的成熟
C.边疆民族政策的调整D.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20世纪30年代,经过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塑造,岳飞的形象从古代的抗金名将、晚清的民族主义者、民国前期爱国忠孝的国家英雄,转变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一形象塑造旨在(     
A.加强传统历史文化教育B.满足民众的文化价值追求
C.提供合作抗战政治保障D.激发国人的民族抗争意识
2023-02-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国家认同,主要包括君主认同、王朝认同与文明认同三个方面。其中,君主认同是指对在位专制君主的认同;王朝认同是指对维系君主统系世代相承的王朝的认同;文明认同是指对超越具体王朝而始终存在的政治文明共同体一中国的认同。这三者是古代中国国家认同的构成要素,也是考察古代中国国家认同的基本视角。

——摘编自张禄佳、郑流爱《国家认同:一种教材分析的视角》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是在紧迫的民族危机下进行的。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国人从开始接受“民族国家”而不是某一个家族的“天下国家”开始,逐步吸收西方的民族国家概念,民族国家意识逐步觉醒,直到将民族国家认同变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表现出惊人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摘编自余洋《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的民族国家认同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国家认同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近代中国国家认同思想内涵转变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现实,从“发展历程”“现时价值”等角度,谈谈你对“国家认同”的认识。
2023-01-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思想在19世纪下半叶得到了极大发展……也改写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在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对民族主义思想的成功宣传使得政治自由和民族统一的信念深入人心,“19世纪的整个意大利民族运动也以‘复兴’命名”……德意志的民族主义者将希望寄托于奥地利和普鲁士,最终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战胜奥地利……匈牙利摆脱奥匈帝国赢得独立;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和罗马尼亚脱离土耳其取得独立……民族主义思潮也推动了国家和国家权力的发展。“民族主义者将国家视为自己的延伸,视为抵抗外来敌人的守护者和成就民族理想的工具”。英国、俄国、法国以及新独立的意大利、德意志纷纷进行殖民扩张,甚至巴尔干地区的新兴民族国家也加入抢夺帝国的行列,“新帝国主义成为了新民族主义的表现”。

——摘编自赖海榕、黄玉桃《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

材料二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尽管林则徐的新知中仍然掺和着种种旧见,但他是从传统的华夷观念中探出头来认识西方的人。而后才有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以及一整套兵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的议论,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归纳概括19世纪下半期的民族主义发展对欧洲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用史实说明林则徐“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它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哪里?
2022-09-0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泛称士子,做了官就叫作士大夫。他们密切地关注社会进步,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要借助士大夫的思想智慧与管理才能,将自己的权威意志贯彻到各个场所、各个环节,这样,他们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处于主导地位的则是封建帝王。面对现实,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选择,就是“入仕”,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思想主张推向社会,实现政治抱负。“入仕”除了“恩荫”,大体上有两个途径:一是绝大多数通过科举入仕;二是入幕,即被主官延聘入官衙或者营辕。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社会上享有特殊地位,文化传统上有其特殊价值,承担着治国理政、传播道统的特殊使命。即使到了封建的末世,依然如此。

——摘编自祝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   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古代民族观念,是指汉在历史上形成的关于民族共同体的群体政治心态,即被内化了的政治观念。中国古代因父权制发达,祖先神得以确立,而其后衍发出来“上帝”或“天”的观念,这种观念的确立却使中国文化取得了宇宙中唯一的合法性——天命正统,正所谓“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而且这种祖先神与上帝神合一的观念,则使这种“我族”意识获得了观念性的升华,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族中心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凝聚作用,如五胡十六国时期,入主中原的各族大多自称是炎黄后裔,与华夏族有血缘关系。

华夏族坚信中国是“道德礼义之邦”,所有的人类——即未开化的蛮夷应该同化于中国文化之中,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先进的,况且人类文化在本质上又是一致的。正如孟子所言:“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摘编自周庆智《中国古代民族观念的起源演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特质,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族观念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特征影响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上和现实中,民族主义既有压迫剥削他人的民族主义,也有反抗压迫和剥剂的民族主义;既有追求民族团结的民族主义,也有鼓吹民族歧视、分裂的民族主义。合理的民族主义是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凝聚剂,是维护和保卫各民族传统文化析年,从而使世界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元素,是形成内部全体成员共同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基础的发展取向和精神动力,也是尊重彼此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和各种实际利益的民核平等、民族互利的道义和原则。

——摘编自罗福惠《关于民族主义的若干思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有关民族主义的论点,运用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点明确且正确,论证能史论结合且论据充分。)
2022-05-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生的,它的产生在于社会产生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壮大,进而民族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孕育而生。物质的生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精神的生产也将如影随形。随着西欧社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代表市民阶级,这个阶级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控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王权势力结盟。1617世纪,在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国家,如英吉利、法兰西和西班牙等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人民对祖国热爱与效忠的表达。

法国大革命不仅把民族主义的表达推向了高潮,在具体的革命进程中把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紧密结合,充分展示了近代民族主义的深刻内涵。就此意义而言,法国大革命则标志着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就从没停止过对中国的侵袭和掠夺,到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梁启超等人将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理论引入中国,期望以此为武器对抗西方的帝国主义,改变中国的被动局面。虽然在鸦片战争之后,传统的“夷夏之辨”和华夏中心观受到了异常严重的挑战,但其作为已根植于国人心中的传统思想,仍然构成了近代民族主义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自兴中会成立后,革命党人的宣传鼓动也极大促进了近代民族主义的生成与蓬勃发展。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于民族认同的宣传,在实践中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新局面,都使得近代民族主义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并使其发展到最高潮。

——郭倩倩、秦龙《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生成理路与价值意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民族主义产生的条件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不同原因,并阐述其内涵。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当今全球化下民族主义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生的。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对外竞争、扩张的逐步展开,迫切需要获得相应区域范围内政治力量的保护,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物质的生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精神的生产也将如影随形。在相互交往中,人们的忠诚对象由神圣的天国转为世俗的人间,人们开始认识、发现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民族情感更为增长。人们在随后批判封建王朝国家的斗争中,还产生了民族国家即“祖国”意识,表达出对民族国家的热爱。近代民族主义作为理性的政治观念,为民族国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政治价值和观念符号。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材料二   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在西方逐渐成为具有侵略性的进攻武器,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并综合材料谈谈从近代中西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巾得出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