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商周时期,人们以地域关系来辨别夷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华夏与夷狄地缘关系被打破,礼义文化成了区分夷夏的标准。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夷夏观是儒学核心思想
B.中原文化的优越感增强
C.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D.夷夏观的标准发生变化
2 . 14世纪以前,英国社会被不自觉地分为三个阶层:上层社会以流利的法语为荣;基督教世界以拉丁语和罗马保持高度一致;下层民众则使用各种无法统计的方言。1356年,伦敦市长和市政府颁布了一个法令,允许在市政会议上使用英语;1381年,约翰威克利夫将拉丁版《圣经》翻译成英语,并且用英文为普通民众讲解教义。英国社会的语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B.民族认同的强化
C.议会君主制加速了语言统一D.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2-12-20更新 | 4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一种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这种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逐步解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传统的华夷观走向崩溃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减弱
C.国家关系平衡机制的建立D.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走向正常化
2020-01-08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申报》中“民族”和“中华民族”词语使用频率变化表
年份“民族”可检索出的条目(条)“中华民族”可检索出的条目(条)
1911243
192550281
19281119183
19392369372

这些变化表明
A.民族主义生成依赖于大众传媒
B.国家的统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C.辛亥革命导致了民族意识形成
D.民族危机提高了国人民族意识
2019-07-08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省级联考】北京市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
A.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
B.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
C.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
D.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而引发的案件迅速增多,但在1901年后数量又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当时
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C.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2019-01-07更新 | 8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时期,秦人只祭祀自己的先祖白帝少灵。战国时期,秦灵公“作上醇(条坛),祭黄帝作下时,祭炎帝”。这变化体现了
A.宗法制度的异变
B.血缘氏族的解体
C.华夏民族的融合
D.政治联盟的形成
8 . 陈旭麓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材料意在说明
A.思想觉悟迟滞于政治觉悟
B.社会变革没有真正出现
C.民族危机引起了思想变化
D.民族意识觉醒比较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