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概念的变迁


——(日)冈田英弘等《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提出一观点并阐释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10-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乾隆时期对海外华侨的命运“概不闻问”甚至认为其“孽由自作”。1876年后,清政府将华侨视为“华民”“华工”“华商”和“华侨绅商”。1893年,清朝政府准许旅居外国的华民自由回国。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确保了华侨的合法权益B.近代国家观念增强
C.旨在唤醒国人民族意识D.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拉丁语是社会唯一通行的语言,其他各国语言则是粗俗语言。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一批知识分子认为必须放弃拉丁语,使用本民族语言。13世纪时,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第一个提出民族语言问题。在英国,“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喜欢意大利,但更爱英国。我熟悉拉丁语,但崇拜英语”成为当时民族意识的真切写照。而在法国,早在12-13世纪,一批作家已经使用法语进行写作,到17世纪时,法语已经成为欧洲国家仿效学习的语言。与英法相比,德意志民族语言的产生要落后很多,直到1871年德国统一前,德语只在下层群众中使用,并被视为粗俗不堪的语言。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中国读书人认为,西人之所以富强,皆因其切音成文、识字者众、民智开通之故。为此,他们开始研制汉语的拼音文字方案。进入20世纪,白话文、语言统一等都迅速成为重要的公共议题,被纳入新政范畴。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对国语运动给予了大力支持,相继召开了“读音统一会”,颁布了注音字母、《国音字典》、国语罗马字和“新国音”方案。于是各种提倡和推行国语的机关、组织大量涌现。有关语文革新的各种主张,从白话文、废汉字到提倡世界语等,一时众流竞起。国语运动的目标是通过语言文字改革,将中国塑造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国语运动不但植根于现代场景中,它自身就是面向现代的。

——摘编自王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欧民族语言兴起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方相比清末民初国语运动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语言的认识。
2022-04-20更新 | 3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修道院图书馆保存着许多有关英国早期历史——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重要历史书籍与宗教书籍抄本,它们是英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渊源。宗教改革时期,亨利八世派人收集全国各地的古代手稿与文献。此举有利于(     
A.建构英国民族意识B.打击天主教会的权威
C.确立英国国教地位D.推动新教思想的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91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征用圣热纳维耶芙大教堂改为先贤祠,用以供奉伏尔泰等人。在仿古罗马万神殿的三角门楣上,雕刻了"献给祖国感念的伟人"的铭文,大型浮雕的主题从天使围绕十字架的"信仰之爱"变成了"祖国为公民与英雄加冕"。这反映出
A.法国开始形成近代民族国家B.天主教失去精神独裁地位
C.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D.当时政权注重塑造民族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自16世纪起,法语开始试图改变拉丁语主导法国文化表达的状况。17世纪后期,法语在与拉丁语的竞争中最终获得了法国文化的阐释权。到18世纪,古典法语已经成为通用语言,并以报刊、书籍等形式构建了一个内在统一的“法语文学共和国”。这一现象
A.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开启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2年,临时参议员在讨论国会组织法时,曾有人提出蒙古、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只需选出参议院议员,众议院不必有其议员。但该提议遭到多数人的反对,最后通过的法案规定,对这三个省区均设有参、众议员专额。这反映了当时
A.议会政治得到社会认同B.近代民族意识增强
C.国家统一成为民众呼声D.民权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2021-09-12更新 | 3382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同种族、同宗教、同习俗”的中国人要“相视如同胞,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孙中山提出“仿美利坚民族底(的)规模,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底(的)民族国家”。民国初期,梁启超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孙中山也指出,“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据黄进兴《中国民族主义的特色之一:梁启超的终极关怀》等

材料二 中共成立之初,在党的文献中“中华民族”用得不多,并且与“国际帝国主义”相对。1931年以来,“中华民族”成为统一战线常用语,几乎与“中国人民”同义,在中共的文献中经常使用。1935年,中共号召开展“民族革命战争”,以求中华民族“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解放”。瓦窑堡会议赋予中共“全民族的先锋队”的新定位。1937年,中共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据张太原《抗日战争与中共的中华民族观的形成》

材料三1956年,中央开展全国少数民族语言和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周恩来对调查作出指示,汉族与少数民族是兄弟关系,都是社会主义的无产者。调查报告中记录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喜悦之情,如“国民党把我们男人当作牛,把女人当作猴子,共产党来了,我们都变成了人”,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国家变成了满含情感的、形象生动的国家。通过调查,编写成了《中国少数民族简史》等丛书。

——据王潞《民族志视野中的“少效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中华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共“中华民族观”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开展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曾以“夷狄”自居的楚人,在春秋中后期将其先祖追溯至同中原政治联系更为密切的祝融,到战国时期再将其先祖追溯到五帝之一的颛项,同中原炎黄世系建立起直接血缘联系。这一过程反映了
A.宗法制趋于强化
B.华夏认同逐渐扩大
C.分封制已经瓦解
D.统一格局初步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