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初的英国,霍乱等流行病肆虐,一些统计学家、医生和其他民间有识之士,开始用他们的专业技术、理性思维和人道主义精神,领导了3040年代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推进了公共卫生改革进程。他们较早利用调查和数据方式对社会卫生状况进行研究,向民众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也号召民众以向议会提交请愿书的方式,来推动公共卫生的立法进程。一些志愿团体,关注工人的住房、清洁等状况,将公共卫生及改革的理念传递给工人。1848年的霍乱爆发,推动英国中央政府通过了《1848年公共卫生法》,成立了中央及地方相关卫生部门,标志着英国近代公共卫生迈入了制度化轨道。

——摘编自张晶晶《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公共卫生运动中的医学争论研究》

材料二   为抵御美国细菌战,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后改称“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和组织反细菌战,加强防疫宣传工作。接着,全国各地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全国人民迅速掀起了以反对美国细菌战为中心的人民防疫运动。当时主要任务是消灭传播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病媒害虫,被人民群众称为“爱国卫生运动”。截至1952年底,全国清除垃圾、粪便等1.6亿多吨,许多地方的卫生面貌焕然一新。1956年,中共中央把爱国卫生运动写进农业发展纲要,标志着爱国卫生运动开始从突击性的运动向经常性运动转变,从粉碎细菌战向消灭疾病转变,从保家卫国向移风易俗、改造国家转变。

——摘编自肖爱树《被WHO誉为“中国的国宝”:新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中、英两国公共卫生运动产生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公共卫生运动的异同。
2023-03-10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实行官学教育,贵族垄断了教育。教育内容为“六艺”,其中“乐”、“射”和“御”是贵族的体育课,有明显的军事和教化目的。春秋战国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民间平民体育也逐渐盛行。上流社会热衷骑射行礼、投壶下棋。中下层流行郊游、蹴鞠。军中盛行武艺、角力,如魏国吴起常用负重跑、跳来锻炼士兵体能,将“魏武卒”打造成了精锐之师。医学家和养生者好导引行气养生之术,形成了“养神”和“养形”两大派别。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内,追求身心自我完善,不事竞争、注重养生、形体自娱的体育文化形态。

——摘编自陈祥奎《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体育比较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前,英国普通民众只能在旅馆、酒馆等场所进行斗鸡、打牌、掷骰子等活动,在乡村或城镇开阔街头上演足球、板球、斗狗等冲撞激烈的运动,上层阶级则因其财富和权力关系,租借场地,用来进行狩猜、网球、赛马、钓鱼等活动。这些传统体育比赛充满混乱与无序,各类斗兽运动血腥残忍,被称为“残暴的娱乐”。从1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英国经济扩张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体育开始兴起,残忍的斗兽运动逐渐受到限制或衰落。19世纪,随着铁路的修建,人们的出行、物资的大规埃流动更加方便,广大工人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也打破了英国中上层社会的垄断,现代体育运动逐渐扩散至英国整个社会。

——摘编自杨松《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体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综上,说说发展体育运动的启示。
2023-02-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基于人口居住的繁密和商业利润所诱,官府也开始经营房屋出租业。为加强住房管理,政府出台政策,严禁租房者私下换房及转赁,制止“二房东”牟利。劝诚房产主与租赁者双方都要严守契约,每遇节日大礼或灾伤月份,减免官私房租。学校和福利机构用于出租的房屋由国家兴建,所得收入不必上交。宋政府对私有房地交易的规则也很严密,如城市居民和诗阙官可根据“实封投状”(类似于后来的拍卖)的政策购买宅舍,现任官不得购买。从官府手中低价买过房地,随即调价倒卖的现象,一经发现,许人报官。业主典卖房宅时,亲邻有优先购买权。明确交易契约的书写格式,订立交易契约时,必须缴纳“牙契钱”。宋代以后,所有土地均可自由买卖,宅地丧失其特权,国家开始建立住救济制度,包括对贫民的安济院和对灾民的留养一遣送制度与水冲民房企修费银制度等。

——摘编自胡建华《宋代城市住房政策研究》

材料二 自建城以来,罗马城的人口长久以来一直在增长,但城市面积却没有扩大。在古罗马人的信仰中城市的地界一旦划定则是神圣不可突破的。富裕的罗马人能够住在豪华的宅邸,不过拥有自己房屋的仅是一小部分人,多数人只能住在城市脏腑的大公寓里,被称为“菌苏拉”,那里房屋简陋,夏天闷热冬天寒冷,大小便倾倒在人口拥挤的公寓楼梯井底有盖的粪池中。由于没有建筑限制,主人把房子建得越来越高,以便最大限度增加租金。这些建筑物不仅设施简陋、数量过多、狭小拥挤、质量低劣,还经常发生火灾。由于没有公共交通,一般居民只好挤在城市中心区域,加剧了房源的紧张,推动了市内房价的高涨和租金的走高。罗马城频繁发生的火灾、水灾好比雪上加霜,每一次灾难都会毁坏房屋从而加剧了住房问题的紧张。统治者注重城市里的巨大神庙建筑和公共建筑群的建设,却漠视大多数罗马人生活在贫民窟的住宅里。

——摘编自鲍红信《论共和至帝国早期罗马城的住房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宋城市住房管理和罗马城居住环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城一直受住房问题困扰的原因。
2022-03-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医官编制庞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平民百姓处于看病难,看病贵的状态。宋代,由于宋太宗、宋仁宗的重视,医疗卫生出现了重大改革,医生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君子不耻”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到“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观念的改变,成了宋朝医改根本性的、强大的推动力。宋代政府兴办官办医学教育,建立医疗部门研制药品救济贫民等,这些医改成果,一直延续到元、明两代。

——摘编自王征桦《医改在宋朝》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社会改革家呼吁开展公共卫生改革。在查德威克与约翰西蒙两人先后担任英国卫生官员的半个世纪里,对乡村医疗行业进行完善,相继出台了一些专门性的公共卫生法案,以期改变英国乡村的卫生状况,解决民众的健康问题。随着改革一直持续到19世纪后期,乡村医生职业群体变得更加专业,乡村医院等医疗机构更加完善,乡村医疗行业逐步实行现代化。而议会在布卫生法案时,对乡村基层民众的公共卫生需求也更加关注,英国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得以建立。

——摘编自阿楠《浅析19世纪英国乡村的公共卫生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进行医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乡村公共卫生改革取得的成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惠养乞丐法”,每年十月入冬之后,天下各州政府必须“差官检视内外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包括流浪乞丐)”,将他们一一登记在册,每人一日“给米豆一升,小儿半之”,每三天发放一次,从本年十一月初一开始发放,至来年三月的最后一天停止。

根据“居养法”,各州设立居养院,“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医药。”

——吴钩著:《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材料二   清末民国的思想界进一步看清了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的弊端,在批判反思基础上,开始构建新的社会救济制度。……提出“建仓储不如推广铁路轮舟″的思想,铁路轮舟等近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创设推动了社会救济的快速发展……薛福成认为,兴建铁路,除了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物资迅速运送到目的地,从而在救灾过程中赢得时间外,还由于需要“有修路之工,有驾驶之人,有巡嘹之丁,有路旁短送之车马,有上下货物伺候旅客之夫役”,可以大大地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扩大人民生计。

——摘编自蔡勤禹、李元峰《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

材料三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脱贫,演绎了充分发挥中央权威理性化优势,带动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的治理贫困的模式。……中国的扶贫模式是一种基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而不是西方为赢得选举而安抚选民的功利手段;是种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致富能力发展意义上的分配制度,而不是西方“托式”的功利性社会救济。中国的贫困治理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福利分配方面的治理优势,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国家理论,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方案。

——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目的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现代中国扶贫工作的意义。
2021-12-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礼记·王制第五》中记载:“五谷不时,果实不熟,不鬻于市。”这是被公认的最早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规定。汉朝时期,为了杜绝不法商家为牟利向市场投放有毒有害食品,国家在法律上明文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减(赃),与盗同法。”唐朝时,《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宋代,国家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完全继承了唐朝的法律,同时也有所创新,即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不能进市贸易,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会长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商勾结”在宋明尤为兴盛,再加上封建社会人治大于法治的专断独裁思维,使得整个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个人道德、社会道德面临极大的考验。

——摘编自刘新超等《古代食品安全管控理念、方略及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对食品的卫生标准、纯度指标以及标签的真实性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市场上的食品质量非常不可靠。到19世纪末,食品的造假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重大危害事件不断出现使民众逐渐觉醒,对食品改革和制定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大。新闻记者阿普顿·辛克莱出版了一本题为《丛林》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辛克莱以15页的篇幅对当时美国肉制品污秽不堪的加工过程予以揭露,引起了公众极其强烈的反响。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下令对肉类加工业进行彻底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中揭露的诸多耸人听闻的事实公之于世。与此同时,美国医学会也向国会表明如果参议院不通过纯净食品法案,将促使他们的病人对国会施加压力。在多重压力之下,1906年《纯净食品和药品法》最终获得国会通过。

——摘编自徐俊才《美国食品安全法案颁布历程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食品安全法产生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认识。
7 . 中国古代短缺性农耕经济与民众生存需求之间的矛盾必然要求相应的社会保障,而仓储在其中地位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形成了独特的粮食安全观念,历代统治者都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在安定人心、抵御灾荒、平抑粮价、调节丰歉和恢复生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封建社会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粮食安全的最基本含义就是降低农业灾害风险,保障粮食供应。在《周礼》中的“荒政十二书”一节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荒政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仓储救荒理论和灾荒预防理论。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唐朝前期,生产发展,社会繁荣,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景象,民生保障有很大改观,以前时兴时废的很多保障措施制度化,仓储也进而得到重要发展。唐朝建仓积谷,各种仓储设施遍布全国,储量大盈;转相灌注仓兴盛,调剂全国粮食不均现象;实行“木契”、“刻砖铭”和“牌”等管理工具;注重仓储专业人才培养,“办集公务,在于得人”;有关重储和义仓的理论论述已很成熟。——-摘编自杨继业 《中国古代仓储与民生保障的关联机理》

——-摘编自杨继业 《中国古代仓储与民生保障的关联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至盛唐时期,仓储事业发展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粮食仓储事业发展的影响。
2020-08-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英国圈地运动发展,美国偷盗者、流氓、乞讨者增加,社会不安因素急剧增加。17世纪初,英国王室通过了《伊丽莎白济贫法》,形成了一整套救济制度。这一法律的基本原则就是,没有工作能力的得到救济和赡养,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他提供一份工作。1795年英国形成的“斯皮纳姆兰制”,决定向收入低于公认最低生活标准的工人提供补助,允许他们在家得到救济。这一制度在英国各郡被广泛采用,成为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措施。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大规模使用机器,家庭手工业趋于没落, 造成大量无业流民。贫困化加剧使得政府用于贫困救济财政支出数额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认为旧的济贫法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史称新济贫法。该法取消了“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在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不再无条件救济有工作能力的人,贫困劳工得到救济的唯一 办法是参加工作。政府就用这样的办法来减少受救济的人口和济贫的支出。

——以上材料摘编自彭湖湾《论英国济贫法演变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时期济贫制度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20世纪以来济贫法的重要性逐渐降低。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保障人人有免于贫困、疾病、失业等自由权力社会保障应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可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等三种办法进行。1943年,政府基本上接受了报告的原则。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的《国民救助法》通过后,卫生部主管的社会保险已完全代替济贫,济贫法失去了作用。贝弗里奇报告是英国现代福利国家的奠基石今后在福利措施上可能会有激烈的政治斗争,但根本否定福利国家的基础,是任何政党都不敢轻举妄动的事。

——摘编自张红 《现代西方福利制度评析》


(2)根据材料三,概括“贝弗里奇报告”中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想。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现代福利制度的认识。
2020-08-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冶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 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

——据(清)《永定河续志》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据《海河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0-07-08更新 | 4704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我们统购农产品是按照正常的价格,农民并不吃亏,而且收购的价格还逐步有所增长。我们在向农民供应工业品方面,采取薄利多销、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一般略有补贴。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就这种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于民生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处理民生问题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观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在民生方面的举措,并指出与材料一、二的关系。
2019-03-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