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白部分。
发明家主要成就发明家主要成就

瓦特(1736-1819)

蔡伦(?-121)

材料一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2)根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我国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

材料二   下表是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国西方

宋应星(1587-约1666)编写了总结性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反对不切实际的科举之学,提倡有实用价值的学问

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这充分展示了科学的巨大魅力,对以后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理性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3)根据上表分别说明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特点。并指出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2019-11-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该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较大
B.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
C.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强于农业文明
D.近代中国传统的农本思想仍然很浓厚
2019-03-0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读下表:

必修一、必修二部分单元目录关键词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
的扩展
专制集权—民主法治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农耕经济—工业文明

上表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部分单元目录。根据表格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联系或比较,提出观点,并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12-07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新博览联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学校建校时间校训
山东大学1901年“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出自孟子与荀子
名言)
厦门大学1921年“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出自《周易》
中南大学1952年“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出自王阳明、顾
炎武)
深圳大学1983年“自立、自律、自强”(20世纪80年代民主征集产生)
牛津大学(英)1096年“上帝乃知识之神”(拉丁语,出自《圣
经》)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法)1794年“为了祖国、科学和荣誉”(为拿破仑所
定 )
柏林洪堡大学(德)1810年“哲学家应当改变世界而不只是思考世界”(出自马克思)
庆应义塾大学(日)1858年“独立自尊,笔比剑强”(源自创办人近代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

上表为部分中外大学的建校时间与校训的相关信息表,从表中提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2-11-01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定大帝国,不顾时事,安于现状,人为隔绝……。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跨……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填充下列表格
英国中国
政治
经济
思想
对外关系

2022-04-1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作者作品备注
13世纪马可·波罗(意)《马克·波罗游记》
17世纪徐光启、利玛窦(意)合译《几何原理》
利玛窦(意)翻译“四书”为拉丁文
1755伏尔泰(法)改编话剧《赵氏孤儿》
1859威妥玛(英)《寻津录》与孔子的寻津、问津的典故遥相呼应
1897严夏翻译《天演论》
1901林纾翻译《汤姆叔叔的小屋》新名为《黑奴吁天录》
20世纪初辜鸿铭《辜鸿铭英译〈论语〉》

从表格中提取中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4-3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4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12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1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13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50年)

西晋统一王朝(50~8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54年)

罗马帝国中兴(54~10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8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7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7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16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提炼表格中有关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阶段特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2-02-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考历史原创重组押题卷第三套
8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探究主题二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与宋元时期的理学家相比,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3)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主要原因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
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4)通过以上对东西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或者启示?
2021-08-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节日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以下是中西方部分重要节日
节名时间说明(起源、习俗、影响)
春节习俗活动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析、迎精接福、祈求中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影响了周边国家。
情人节公历214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是西方四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牧,原流行于欧美,现在中国也广泛流行。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花的季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成为中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公历1225一个宗教节日,最初把它当作耶稣的诞及来庆祝,后来成为西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逐渐风靡全球。

(1)请补充表格空白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和民族特色”,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05-2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轴心时代”之文明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山水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之处。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轴心时代,从时间跨度看,大致相当于我国        时期。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轴心时代文明多元并存。按示例,将下列示意图字母所示范围与表格中的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字母)

中华文明E
古印度文明D
古希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3)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是轴心时代中西方文明的代表,依据提示填写表格。
比较范畴轴心时代的古代中国轴心时代的古代希腊
地理环境大河流域、土壤肥沃、雨量充沛
经济方式商业、航海业、贸易业发达
政治特征以雅典民主为代表的城邦政治
文化建树学派众多、百家争鸣
(4)阅读下列轴心时代中西方思想家语录,回答问题。

问题:概括上述中西方思想家的主张。结合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简析形成各自思想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