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中国人和外国人彼此看对方”

下面是1858年的一个例子。

我们的商人想要在这个广阔国家内河中往航行,要想在他们的城市做买卖和在乡村布道而又不在中国人顽固怀疑的硬壳上消磨自己,那是不可能的。现在中国整个制度是一个有着坚硬而易碎外皮的壳。……什么时候给它适当的一击,它就会完全消失。

夷人自身缺点如此严重,竟然奢谈改善我天朝子民,真是荒谬之至。如,运毒品以害人利己,此乃缺乏仁爱。派舰队和军队掠夺他国,此乃侈谈正义。……他们怎能指望改善他人?他们让富贵者当官受爵而不经过任何考试。他们不向他们国内低微穷人打开晋升之门。以此观之,外国人实劣于中国人,故不堪加以教化。

——选自罗兹·墨菲《亚洲史》,p.455


问题
(1)上述观点的形成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关?
(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他们认识的差异。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如此看待对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1962年到1966年,我国同西方国家谈判成交签约的大小成套设备项目二十余项,合同金额约3亿美元,其中到1966年底前建成五至六项,较之前有显著增加。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西方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变化
C.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已被打破D.中国外交发生了根本转变
3 . 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今咪唎坚国夷人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夷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

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

——摘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四)


(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
(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医学自成体系。伴随着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外国来华使团在回国时带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和药物,甚至延请名医传医授道,效法我国建立了医事制度。郑和七下西洋,随船医生也与所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的人民进行交流,用中国的医术治病救人,并带回一些药材,丰富了中医药的内涵。中医还随着个体行医、旅行、商贸等途径对外传播。除了中外的直接交流外,中医药还经由第三国外传,惠及了更多国家的民众,获得了更多国家人民的认可。

                              ——摘编自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通商,西医亦随之传入。西方教会设立医院,招收华人学徒,兴办医学校,发行中文报刊以及翻译西方医学书籍等。西医由于自身的优势,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在这种背景下,李鸿章创办了北洋医学堂,成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官方西医学校,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西医专业人才。面对西医西药的传入,名医张锡纯主张把中西医汇通思想应用于临床,中西药物并用,产生重大影响。经施今墨、程价三等名医的不断努力,天津中医药界交融互通中西医,创造了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危重病等方面结出了硕果。

——摘编自谢敬《近代天津的中西医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外传的特点,并简析其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传入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
论述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戴高乐执政时期(1959~1966年)法国的主要外交活动

时间外交活动
1959年3月宣布:地中海舰队不再受北约指挥
1963年6月宣布:大西洋舰队在战时不再归北约指挥
1964年1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65年拒绝参加北约军事演习
1966年3月宣布退出北约组织;
1966年6~7月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

——摘编自赵茗《戴高乐外交思想与实践的民族主义传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知识,对表格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史论结合。)
2020-03-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西桂林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政府据《天津条约》中“每十年修改一次”的规定,就税率问题多次向列强提出要求修改,但英、法代表借故迁延,至1901年才允许政订税则,并议定以1897~1899年之价值计算为准。材料表明,清政府
A.外交呈现近代化的趋向
B.不肯沦为洋人的朝廷
C.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D.实现与列强正常贸易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晚清外交的变局

材料一   乾隆五十年,我为上国,率土皆臣,无所谓外交也,理藩而已……国朝尚遣使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等国矣,此自抚其藩属,非外交也。

——《清朝续文献通考》

材料二   南京条约之所以为不平等,主要是三项内容:一、割地(第三款);二、赔款(第四、六、七、十二款及第五款后半部分);三、赦免“汉奸”(第九款)。

——《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通商五口留驻外国领事后,1844年后清朝正式确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负责执行对西方的外交。1860年,外国公使正式入京。次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接管礼部和理藩院的夷务(改称洋务),这是清朝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1866年,五口通商大臣改名南洋通商大臣,归属总理衙门。不久,在总理衙门下又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摘编自《筹办夷务始末》《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

材料四   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以全力应对列强要求。部门官佐逐渐专职,有品秩。关税、邮政、游学、机器、商务、军火、新军等事务,划归税务处、邮传部、学部、农工商部和海陆军等部门。外务部专注驻外使领馆的派设与管理。

——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方式和观念。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清朝外交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晚清外交与时局变迁的关系?
2020-01-26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1月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因其功能的重要,历代统治者都设立专门机构和官员以司其事,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扣法律条文,接纳朝野研究者充实官办天文学的实力.且从财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从而构成了相当稳定、持久的天文学运作机制。《夏小正》记述了一年中十二个月的星象、物候、气象以及所应从事的衣事、政事等。在西同时期实施一种颁期制度,周天子每年依据史官现象预推每一月朔的日期,连同相应的政事向全国上下发布,全国范围内行使统一的历日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历法同天命、皇赦联系起来。至汉代,我国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天文历法体系。《汉书》中指出,历法要顺应天道,合于天行的客观规律,并以之治天下。唐宋天文学发展迅速,僧一行的《大衍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历法,形成了我国成熟的历法体系。宋代时全国约有十座大型浑仪。元代李谦在所拟《颁授时历诏》中指出:“钦天授时为立国之本”。明清学者对律吕、大衍等历本的思想、利弊厦影响做了很好的总结。

——摘编自陈美东《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

材料二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促使天文学从宫廷走向民间,从官员学者走向普通民众。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天文算学馆,随后各地新式学堂破土而出,天文、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列入课程之中。国人主动翻译西书,出现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官方机构和大同译书局、南洋公学译书院等民间机构,出版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中国学者自编学堂教科书以及识字、歌谣、名物等读本,创办《申报》《新闻报》等报刊,创作新式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承载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冲击传统封建旧识。至此,深锁在皇宫内院的天文学“飞八寻常百姓家”。

——摘编自叶璐《晚清天文教育与天文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天文学的功能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天文学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0-01-13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0年高三教学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62年,中日双方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长期贸易的备忘录,“备忘录贸易”成为当时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这种方式                       (  )
A.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B.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C.解除了西方对华经济封锁D.体现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灵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16年,英王派遣阿美士德出使中国,却与清朝发生”礼节之争”。清朝要求英使依天朝定制觐见皇帝时行”三跪九叩”礼,英使以跪叩礼有伤英国尊严,坚持仅行”免冠俯首”。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英使遭逐出而去。此一“礼节之争”反映的实质是
A.新帝国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对抗
B.盲目自大与平等外交观念的对立
C.工业资本主义与农业文明的矛盾
D.天下秩序观与主权国家观的冲撞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