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不同阶段的外交情况

时间主要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缔约谈判中清廷拒绝英法代表提出的向皇帝递交国书的要求,不许外国公使驻京。
1861年清廷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机构为临时机构,总理衙门大臣、章京、郎中全都是兼职。
咸丰帝时期清廷不得不允许外国公使驻京,但仍不准备履行有关礼节的条款。
1860年以后西方列强纷纷派遣公使常驻北京,而中国却一直未曾遣使出洋。
1867年清廷聘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中国外交使臣,既可达到遣使出洋的实效,又能避免天朝往外遣使的体制问题和中外礼仪的纠葛。
1873年清廷降谕“著准”各国使臣觐见,双方同意各国使节按中国要求行五鞠躬之礼。日、俄、美、英、法、荷等国使节在紫光阁顺序觐见同治帝,未行跪礼,总共约半个小时。
1876年派遣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外交大使,同时任命已在美国负责留美幼童事务的陈兰彬、容闳为出使美国正副使臣。中国对外派驻常驻使节,以此开端。
1901年清廷正式设立外务部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晚清中国外交”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0-01-07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博雅班)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古往今来,一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促进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如张骞出使西域,马克·波罗把中国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把西方介绍给中国


以上述交往为例,谈谈中西文明交流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9年渡江战役后,苏联驻华使馆随国民政府迁往广州,美国驻华使馆则选择留在南京与新政权谈判。这反映了
A.两极格局已经形成B.国家利益左右外交方向C.中苏关系出现裂痕D.中美关系出现改善迹象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上述重大事件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制度从内部而言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从外部而言则是中原王朝对本国以外其他藩属国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朝贡制度是索主国中国与东亚各藩属国之间政治秩序维护的主要手段,在古代东亚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指出:“纳贡是古代中国人唯一承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形式。中国周边属都要对中国进行朝贡包括纳税、进贡方物等等。对此类朝贡中国各封建王朝也给予了相当丰厚的回赐。朝贡制度始于西周,至明朝达到鼎盛。朝贡国向明朝称臣采用明朝年号年历等;明朝政府则对其国王予以册封、赏赐。有些朝贡国在王位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逆现象以及不守华夏礼节等问题,明朝政府多以发布谕令并遣使责问,同时对“却贡”等行为进行动诚和惩罚,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其内政。

——据陶继波《明清时期东亚朝贡制度变迁略论》等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241年,第一个罗马行省西西里行省建立。罗马对第一块海外领土”(印西西里行省)的管理,俨然是一副大国统治者的模样它拒结给予西西里行省“平等盟员”的身份与权利,而是公然室称西西里行省是“罗马国家的领土”,从而开启了赤裸裸吞并被征服地区的领土并削被征服民族的霸国强权政治的先河。公元前227年,罗马国家的首批行省总督上任,标志着罗马行省管理体制正式建立,到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时,地中海世界的施大多数地区都建立了罗马行省。后来随着罗马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行省居民取得了完全的或不完全的公民权,直到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居民都取得了公民权这样所有罗马行省的居民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则是罗马法在市民法和万民法统一以后,逐渐成为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

——摘编自朱景文《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海外行省制度——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形成的制度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特征,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罗马的行省制度和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模式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种模式长期存在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习近平指出:“中美国情各异,历史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阶段不同,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和而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上海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的外交政策。该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转变,分析其转变的原因。

材料二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会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中美《八一七公报》


(2)材料二中的“建交公报”发表于哪一年?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   美利坚合众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的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美国《与台清关系法》


(3)结合材料三,分析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的签署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材料四   中方历来重视发展中美关系,愿同美方相向而行、一道努力,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美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很正常.对此,不能动辄把自身的问题归咎于对方、在战略判断上犯下根本性错误,那样只会损人害己、搞乱世界;而应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多做换位思考、相互适应.最重要的是,要始终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化解和管控分歧,避免中美合作大局受到干扰。

——2018年3月26日外交部刹部长郑泽光的演讲


(4)综上,从历史和现实出发,谈谈你如何理解中国政府处理当前中美关系的做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国民政府开展的一系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
时间活动结局
1928年中国与比、意、丹、葡、西签订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执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宣布废除与德日意的不平等条约执行
1942年多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并进行谈判未果
1943年中国与美英多国签订新约,废除列强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沿海贸易权、内河航运权、驻兵权等和(辛丑条约》执行

A.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B.从法理上结束了列强在华特权
C.通过法律手段抗击外国侵略
D.积极以外交途径维护国家权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77年,又开始在新加坡等地设立领事馆;1901年,设立外务部。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A.试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B.逐渐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在外交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D.逐步适应近代外交发展的需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国家的外交活动可视为是在维护自身对国家形象的认知行为。纵观中国外交史,国家形象认知的主体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精英阶层”;因此,中国外交史可视为一部“政治精英”基于国家形象的理解而有所作为的对外交往史。在朝贡体系中,中国千百年来树立起来的辉煌国事形象深入人心,外交过程中封建王朝时刻在维护这个辉煌的国家形象,并且这一形象深深影响着近代、现当代国人的心理。

……中国的崛起一直有着一条重要的规律——曾经处于并意在重新回到东亚地区主导国地位,而且这条规律在外交史和当代国际政治中得以体现。

——摘自马也《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中体现出的国家战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围绕“国家形”自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19-08-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反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前期坚守维护主权的立场
B.清政府后期逐渐与列强勾结出卖主权
C.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D.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