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之前的早期文献中所表现出来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毫无疑问大多是传闻和想象。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把空间最大化的想象方式,就是把“天下”想象成“九州”以及周边,中国与“四裔”,或者是以“王畿”为中心逐级放大的“五服”。它体现了古代中国自居中央的天下观念,按照古人的说法,因为四裔不够文明,都仰慕中国,所以要来中国朝贡。“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四裔为附庸”的中国历史记载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材料二   道光年间,国门被迫打开,有关中国之外的世界知识逐渐受到关注,一些世界地理和历史的著作陆续问世,中国历史学家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超越帝国边界,并依靠异域自己的资料加上亲身经验和考察,开始试图叙述有关世界/全球的史地知识。随着中国内政外交的步步失败,关于世界地理和历史观念的巨变,仿佛在加速度地出现。早在同治六年(1867)清王朝成立同文馆,就决定同文馆要设立“读各国史略”一科:1895年甲午战败,1898年变法失败,1900年义和团事件之后,晚清政府不得不从政治、制度和教育上改革。在这种改革中,有关历史的观念,也终于迸入官方主导的学校教育。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大学堂在中国历史之外必须讲授“万国史”、中学堂讲授“欧洲和美洲史”。正是在这种中国的大变局之中,世界历史也顺势进入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史学对世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以来中国史学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并概括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2-11-15更新 | 92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8练对外交往-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54年,中国政府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布达佩斯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开启了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的体育交流,向部分国家派出了援外体育教练队伍并援建了体育设施。这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体现出务实特色B.体育是中国进行国际交流的主渠道
C.日本与新中国的关系出现重要转机D.国际体育赛事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
2022-11-13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8练对外交往-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3 . 有学者统计了以下两表(表1和表2)。观察表1到表2的变化,最合适的论文主题可能是(     

表1: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关系用语频率

内容事件用语文书用语对外政策机构仪式用语
举例夷、红毛、藩属、西洋诏敕、谕旨、表怀柔、贸易管制理藩院、礼部三跪九叩、朝贡、跪、接见
比例(%)74.9%2%0.81%2.4%19.8%

表2:鸦片战争后清朝对外关系用语频率

内容事件用语文书用语对外政策机构仪式用语
举例夷、酋、洋、道歉、致电、欧罗巴函、照会、国书、咨文通商、外交外务部跪、朝觐、握手
比例((%)87.5%4.7%1.3%0.8%5.7%

A.《变法维新思潮的影响》B.《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
C.《天朝上国观念的转变》D.《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022-11-12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8练对外交往-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朝照会的旧文式例行在“为照会事”前面会冠以“天朝云贵总督”等官衔名目,如“天朝大学士直隶总督部堂一等侯爵琦”。1840年后,琦善把照会中的“天朝”两字取消,仅留官衔,后来此式成为定例。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清政府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清政府变以夏凌夷为夷夏平等
C.宗藩观念初步向近代国家观念转变D.朝贡外交转变为平等条约外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74年,日本发兵侵略台湾时,总理衙门就日本侵略行为进行责问,特别强调了日本这一行为侵犯了中国的“国权”。总理衙门称:“贵国不向我国声明而径出兵,是侵犯我国权,破坏公法,干涉内政,极度无理。”这反映出清政府(     
A.华夷观念根深蒂固B.不谙近代外交体制
C.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近代国家意识增强
2022-10-0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8练对外交往-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所示为晚清时期外交使节制度的概况(部分)。据此可知,晚清使节制度的建立(     
时间过程
1866年英国人赫德回欧洲休假,清政府派斌椿代表团随赫德同往
1867年清政府正式派美国人蒲安臣充当“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清政府派礼部郎中孙家谷等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
1875年清政府谕旨候补侍郎郭嵩焘出使英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到1894年,清政府向外派使的国家有12个
1876年总理衙门制定了第一个《出使章程》,确定了外交官的驻使年限、权限等
A.严重受制于西方列强的政治干预B.使清政府摆脱了天朝上国传统观念
C.有利于中国观察和了解外部世界D.表明清政府寻求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2022-08-26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8练对外交往-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9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 . 1950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1954年定期航线达到8条、经营的航线距离近13000公里。在此期间,与中国建交的各国代表团以及有些国家的社会及政治活动家,都利用了该公司的航空运输工具。该民航公司(     
①体现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             ②建立了较完备的全国航空网络布局
③带来了对外建交的新高潮             ④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9 . 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64年7月,毛泽东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理论,即整个西欧、大洋洲、北美的加拿大和亚洲的日本等中间地带国家都是抗衡美苏的重要力量。这一变化可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
A.调整了对苏联的外交政策B.与西方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
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2022-07-06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一今美利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一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
2022-06-22更新 | 4803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