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世纪上半期,契约华工被卖到南北美洲等地,境况凄惨。清廷知悉后,尝试改变这种境况,如:1877年,清政府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古巴华工条约》,其中规定,“严禁买卖华工”“清政府在哈瓦那设领事馆,以保护在古巴的中国人”。这体现了
A.西班牙民主制度比较完善B.海外华工利益从此之后得到全面保障
C.华工推动了美洲经济发展D.清政府用近代外交手段解决华工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68年,总理衙门派出第一个外交代表团,美国人蒲安臣任涉外事务使臣,英国人、法国人任副使。同年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企图使中国成为列强共管的半殖民地,而美国在共管中居于领先地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与美国邦交关系密切B.近代外交人才短缺
C.外交日益与国际接轨D.外交的半殖民地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893年,郑观应在谈到万国公法时指出,“公法者,万国之大和约也”,国内士人要理解并接受《万国公法》,就需要完成从把中国视为天下到视为万国之一国的转变。这反映出郑观应
A.注重政治制度变革B.突破了传统华夷观念
C.强调中体西用理论D.主张建立法治化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64年,总理衙门刊印丁韪良译著的《万国律例》。是年普鲁士与丹麦战争,普鲁士兵船在大沽口扣留丹麦商船,总署援引该书,责其侵犯中国领海,普使认错。这表明当时中国
A.司法主权进一步丧失B.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C.摆脱不平等条约束缚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清朝地方外交权的演化过程,这表明清朝
A.中央政府面临集权的危机B.近代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地方官员权力一直在扩大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76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朝廷同时派刘鸿锡为其副使。刘鸿锡后来给朝廷汇报说:郭嵩焘在参观炮台时,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在见巴西国主时,“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因刘锡鸿弹劾其“投降媚外”,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称病回籍。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外交步入世界的艰难与曲折B.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C.崇洋媚外的外交观念遭世人唾弃D.朝贡外交与世界趋势格格不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初,报刊评论运用了大量新的外交词汇: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等等,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主流话语。大量外交新词汇的使用体现了当时
A.民族意识开始兴起
B.外交策略改变
C.国人认清列强本质
D.外交的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887年1月,曾出使英、法、俄的外交大臣曾纪泽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认为中国行将就木的观点,指出外来的侵略足以“唤醒中国于安乐好梦之中”,中国的“全备稳固可翘足以待”;预言中国将会和平地站起来,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表达了改善不平等条约和保护海外华侨的愿景。这说明曾纪泽意在
A.阐明中国外交原则B.改善中国国际地位
C.推动中国和平崛起D.承认对外条约有效
2022-04-18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下图可知,汉朝通过甘英的活动

甘英出使大秦图
A.了解到西亚人文地理状况B.建立了与大秦的外交联系
C.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D.加速了传统宗藩关系形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