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同治三年(1864年),经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推荐,总理衙门资助刊印丁题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䜣尽管看到“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但担心它将以此取代天朝体制,遂未接受。这反映出当时
A.抵抗派的思想异常保守B.列强试图操纵中国外交
C.传统外交观念根深蒂固D.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学家在今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2022-04-24更新 | 620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公元97年,班超为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了安息(今伊朗境内)后,“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者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由此可见甘英出使
A.经海上商路到大秦B.具有“凿空”意义
C.没有达到出使目的D.以洛阳为出发起点
5 . 如图的笔记是某社团编写历史情景剧对话的片段,片段描写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甲:我们有孔子
乙:我们有耶稣。
甲:我们有《圣经》。
乙:我们有《论语》。
甲:我们有《几何原本》。
乙:我们没有,但我们可以把它翻译过来。

A.儒学的向外传播B.辉煌的中国文化
C.启蒙思想的传入D.早期的西学东渐
2022-02-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17-18世纪中西方出现的部分文化现象,对此现象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1602年,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07年,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对我国的几何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636年,耶稣会士曾德昭由中国返回欧洲,其撰写的《大中国志》为西方人了解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1756年,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借用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A.中国古代科技已经进入结阶段
B.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互鉴的特征
C.西学东渐逐渐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D.士大夫普遍意识到传统科技的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史料记载,1867年,针对西方的非分“修约”要求,李鸿章“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驻外公使曾纪泽借西方“可随时修约”的规矩,赴英国“商谈修改条约之事”。这种现象反映了清朝
A.部分外交官主权意识的增强B.外交方式已经走向了近代化
C.这一时期综合国力开始回升D.在对外交往中掌握了主动权
2022-02-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A.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B.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C.体现了强烈意识形态色彩D.彰显大国责任担当的理念
2022-01-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是鸦片战争后清朝地方外交权的演化过程图示,这
A.说明地方外交权一直在扩大B.避免了外交体制的混乱无序
C.推动了朝贡外交体系的瓦解D.反映了中央集权削弱的趋势
10 . 1861年成立的总理衙门是总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但当时总理衙门往往被视为不祥之物,故国史馆在记录国家大事年表时,对任职于军机处、内阁等机构的大臣皆立年表,而任职于总理衙门之大臣独无。这种状况表明
A.总理衙门大臣位卑权重B.天朝上国观念的延续
C.近代中国启蒙思想萌芽D.清朝外交危机的深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