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水利技术的引进与早期外国传教士紧密相关。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开始涌入中国,其中少数人带来了欧洲文艺复兴后刚刚发展起来的先进科学技术。徐光启所著的《泰西水法》,根据传教士的介绍系统地记录了17世纪欧洲的龙尾车、玉衡车、恒升车等提水机械和修造水库,寻找水源的技术和方法。由王征编译,传教士邓玉涵口授的《远西器具图说》,扼要介绍了西方力学、水静力学及一些机械知识。但是,这次传入西方技术的根本没有引起当局的注意,也没能在治水人员中传播,对传统水利无任何触动。

——摘编自郭涛《概述近代西方水利技术的引进》

材料二   西方水利专家来华,局限于水文测量、水利调查活动,并伴有控制河口港务的殖民行为。近代初期,中国在本土人才不足的境况下,只得聘用外国专家,然而由于资金不足,又不能为外国专家提供专业平台及技术协助,再加上一些西人主导下的水利机构的殖民性质,治水工作往往没有下文,难以取得进展。直至中国流域性治水机构出现,本土水利人才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成长之后,西方水利专家的理论知识和工程经验才日渐发挥作用。民国初期,随着中国水利人才的成长及水利机构的建设,西方水利专家在华工作渐收实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水利学术共同体已具备同西方水利专家平等对话与合作的基础,西方专家因而得以深入参与中国水利建设。

——摘编自尹北直《近代西方水利专家在华活动与技术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水利技术在明末清初未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水利专家在华主要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水利事业发展的要素。
2022-03-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在明清时期发生重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凡走东西二洋者,制其船只之多寡,严其往来之程限,定其贸易之货物,峻其夹带之典刑,重官兵之督责,行保甲之连坐,慎出海之盘诘,禁番夷之留止,厚举首之赏格,蠲反诬之罪累。

——据张燮《东西洋考》和许孚远《疏通海禁疏》

材料二   英国有意向中国显示其国科技的发达与国力的强大,然而,见到礼品清单的乾隆帝,却只将它视作海外国家进呈的贡品而已,而英使也不过是万里迢迢来呈送贡品以表恭顺的使节而已。因此,他不仅没有看到从礼品上所表现出的西方科技的巨大变化,相反却只知道责难英使自称“钦差”。

——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政府针对海外贸易采取的措施及其特点。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现象反映的对外交往体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末至清前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辩证地评价。
2022-03-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74年,针对日本出兵侵犯台湾的野蛮行径,《申报》刊登了一份评论。论者指出,“为今待日本之计,有三策:以理相拒,不容假道,上策也;拒之不得,则系有意害我边疆,按国公法,便可交战,此中策也;彼既轻视于我,犯我边疆,我亦伐其国土,此下策也。”该评论反映出
A.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中日关系发生根本逆转D.大众传媒左右政府决策
2022-02-24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娶求。

材料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来华,向清朝提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乾隆皇帝以给英国国王复信的形式作出答复,主要内容如下表:

英国使团要求乾隆帝答复
一、英国派使臣长期驻北京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二、清朝增开通商口岸其浙江宁波直隶天津等海口,均未设洋行。尔国船只到彼,亦无从销卖货物”“不能谙晓尔围语言”“除广东澳门地方仍准照旧贸易外..….皆不可行
三、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商行更断不可行
四、割让沿海岛屿供英国商人存放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验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屈,各有专属
五、清朝在广州拔地给英国商人居住向来西洋各国夷商居住澳门贸易,画定住址地界,不得逾越尺土”“况西洋各国在广东贸易多年,获利丰厚,来者日众,岂能一一拨给地方分住耶!”
六、减轻英国商人税收惟应照例公平征收,与别国一体办理。
.允许在中国传授天主教华夷之辨甚严。今尔国使臣之意,欲任听夷人传教,尤属不可.”

——整理自张杰《清朝三百年史》


乾隆皇帝的答复与英国使团要求针锋相对。请从乾隆皇帝的答复中任选2条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或提出你的主张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20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97年,贵州学政严修向朝廷提出改革科举,“考求各国政事、条约、公法、律例、章程者”,获得允准。1903年殿试,清廷将外交、公法等作为策试内容。这表明
A.清政府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B.废除科举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清朝官员彻底摒弃华夷观念D.学习国际公法成为全社会共识
2022-02-1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艺术班开学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概念已经成为诸子百家思考的背景或议论的对象,诸子发展出各不相同的历史叙述和政治论说。也是经此一段,在唐虞之世发其端,商周时代塑其形的天下观念逐渐趋于成熟和定型。首先“天下”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超越了特定的部族与地域的概念被提出的,所谓“天下集合万邦、天子亲诸侯,抚万民”就是明显的历史呈现;其次,“天下”是普遍的,万民有着共同的天性,安排其生活的文明价值与秩序,同样放之四海而皆准。在此普遍价值的关照下,种族差异的重要性只是相对的,中国与夷狄以文化分,两者关系是相对的、可变的。据此观念,天下一统,不但统一于“王”,更统一于文明、文化和道德。

——摘编自梁治平《“天下”的观念:从古代到现代》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士大夫开始相信中国并非“天下”,也不是唯一的文明之邦;环宇列国,各有所长,其物质文明如声光电化等,尤足效法。洋务运动作为经世致用运动,虽然修正了传统的“天下观”,但中国文明优越的信念仍隐含其间。甲午一战,残存于东亚的“天下”之需彻底瓦解,知识阶层对于渊源久远、屡验不爽的常经、常道产生怀疑,一向是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天下”观念成为问题的根源。1900年之后,“天下”一词的使用频率急剧减少,“国家”一词的使用则大增,“国家”取代“天下”成为新的政治论说的核心。

——摘编自梁治平《“天下”的观念:从古代到现代》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判断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自身的定位和战略目标也做出了重要调整,不再过分强调自己的阶级属性,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转而集中精力进行国内经济建设,以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对外交往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秩序的态度更加主动,积极融入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和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核心的经济体系,与世界各国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

——编自足志成、李佳轩《中国共产党世界观的百年探索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同时期“天下”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其渐趋成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天下”观念的变迁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世界观转变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文化不如世界各国文化优秀B.大力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的影响
C.世界文化从未与中华文化交流过D.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81年,李鸿章奏言:从前中国与各国立约,多仓猝定议,又未谙西洋通例,受损颇多……按照各国约章酌量变通,冀可收回权利。由此可见,李鸿章
A.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B.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法意识
C.对西方的了解上升到制度层面D.设法为其卖国的行径辩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施欧洲复兴计划,以抵制共产主义的影响并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冷战时期,美国继续进行大规模对外援助,联合盟友遏制苏联。1961年颁布《对外援助法案》,规范美国的对外援助,但存在与现实脱节且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美国没有跨部门的多边援助战略和政策指导,在实际决策中,各部门各自为政。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国家安全问题成为影响美国对外援助的重要因素。美国将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列为外交和对外政策的重点,其主要动因是巩固和增强对联合国等关键机构的主导影响力。近年来,美国在经济发展、环保和卫生等领域设立多个垂直基金、不断推动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制定规则,提高其在全球的领导力。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对以国际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造成重大伤害。

——摘编自曾璐、孙蔚青、毛小菁《美国多边援助的做法、问题及借鉴》

材料二   20092012中国对外援助情况示意图



——据《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外援助的目的,并归纳美国对外援助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9—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96年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政府应俄国要求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即将出使俄国。其他西方列强听到此信息后,纷纷来电邀请李鸿章先赴西欧和中欧。西方列强纷纷邀请李鸿章到访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西方列强想借机扩大在华的权益
B.想增强与中国的联系,与中国共谋发展
C.西方列强仰慕中国文化
D.想与中国建交,发展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