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年以后,在沈祖荣、载志赛等一批学成归来的图书馆学家的大力倡议下,以仿效欧美图书馆精神来改革和发展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运动,便在全国开展起来。而北洋政府把退还的度子赔款用于中国的图书馆建设,将这一运动推向了高潮。新图书馆运动直接导致了传统藏书楼向公共图书馆的巨大转变,从此,近代公共藏书的观念深入人心。新图书馆运动在促进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繁荣近代学术文化,普及民众教育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摘编自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

材料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这给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就发生在我国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现代图书馆转变时期。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等先进观念和思想。但是,面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诸多挑战,还需要图书馆界做出及时、准确、有力的回应。

——摘编自覃惠迪等《中国两次新图书馆运动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发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产生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如果一个国家出现动乱,那并非因为他们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想致富。”据此观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化的过程伴随着社会动乱B.贫穷必然导致国家陷入动乱
C.现代化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D.现代化与现代性是截然相反
2022-03-31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2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在15世纪前后突然超过亚洲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共同采用了贸易开放政策。同时,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最先富裕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而是发生在欧洲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英国与后来的法国和德国,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除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之外,还较好地将殖民地纳入本国的分工体系,而且拥有更好的市场条件、高效的法制传统和人力资本培育体系,使本国的要素结构更能支持大规模的民间技术创新,吸纳过剩资本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促使其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转型。

——摘编自李君华、欧阳峣《欧洲大国发展道路的经验解释》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新因素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它们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然后引起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政治关系、思想意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发生相应变化,传统古代封建社会已经发生局部结构性变换。新生的先进社会因素代表了社会的未来,显示了社会的新走向,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摘编自张显清《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大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的依据。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社会转型的具体要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新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日益崩溃,出现了大批失业手工业者、码头运输工人和破产农民,他们被迫离开家庭,聚集城市,构成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后备军……在人们交往日甚、风气渐开的情况下,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由曾经的血缘或亲缘组织向近似业缘性组织的转化,进而导致家庭纽带日益松弛,传统的大家庭逐渐涣散。

——摘编自张淑红《近代中国家庭嬗变原因全议》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深刻的社会经济变迁重新刻画了中国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形貌,国家政府也通过人口和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参与了家庭活动,成为家庭变迁的巨大推力。中国家庭变迁与快速的人口转变同步,并内嵌于社会转型的进程之中。现代家庭政策迫切需要在尊重传统及把握趋势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现有家庭政策体系,支持和引导现代家庭发展。

——摘编自彭希哲《当代中国家庭变迁和家庭政策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家庭组织变迁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家庭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2021-06-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重商思潮’,的荡激下,明清之际在江南地区比较突出的“士商相混”现象迅速扩大,成为影”向遍及全国的社会潮流。同时形成了与近代特殊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过渡性社会群体——绅商,即士绅和商人两种身份的结合。例如:1895年,长江以北的南通新科状元张謇奉命兴办大生纱厂,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1896年长江以南的苏州则有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库创办苏纶纱厂。“状元办厂”一时传为美谈。此外,还有许多进士与举人都弃士经商,成为知名的绅商。1905年左右,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各地商会的普遍设立,标志着绅商阶级的形成。绅商不仅是各地商会的倡议者,而且是各地商会组织的实际把持者,就绅商在商会中的地位和人数看,也可以称商会为绅商团体。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材料二: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和工人两种身份的结合。据估算,2008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5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调查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而东部地区仍然是主要的输入地。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除了制度和政策原因之外,还因为其他许多因素的作用。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农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经济体制转型、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转换都还没有完成的结果,最终必然消失。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绅商阶层的来源和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必然消失的原因。
6 . 古往今来,国家治理与制度设计、治国理念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六世纪,大流士首创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20多个行省,其总督由皇帝任命。各省有固定的税收额度,并统一了全国的币制,金币的铸造权归中央。为解决国内民族众多、语言互异的问题,将阿拉米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语言。大流士强化“国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君主制传统,并使各行省驻军归中央政府节制。

秦帝国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全盘实行自战国以来各国陆续采取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政首长。实行土地私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家尽义务。为使帝国境内的经济发展,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并以秦国成文法为基础,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在军事上,秦帝国的三大兵种分属地方和中央两大系统,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

——摘自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


(1)依据材料一,概括波斯帝国和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相同点。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

7 . 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彻底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的共和国和各级人民政府,而且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等措施改变了原来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同时也改造了旧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

——陆学艺《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材料二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始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了,产生了诸如经理阶层、私管企业主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整个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机制变化了,社会流动渠道增加,流动速度加快,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正在向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方向演变。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过渡时期,人民政府通过哪些措施对旧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并形成了怎样的社会新结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变动的原因。

(3)谈谈你对社会阶层流动的认识。

2017-05-0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云南省大理州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