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直线说认为历史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不断前进上升的;循环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从一点出发,周而复始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螺旋式上升说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的,而是螺旋式地上升,也就是波浪式前进,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即由自身出发,又回到自身,并得到丰富和提高的辩证过程。


——摘编自白寿彝《史学概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所闯入的外来者具有两重性:其一,它是入侵者,它对中国权益的不断侵犯和夺取,使中国失去了诸多主权,失去了独立与平等地位;其二,它是较农业文明更为先进的工业文明的传入者。历史上,处于较高发展阶段的中原文明曾经多次同化了征服者。而此次,面对着更高发展阶段的文明,中国社会丧朱了数千年来未曾丧失的文化优越感,面临着如何向入侵者学习的问题。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天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相信,大约在11世纪发生了一场“唐宋变革”: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时刻。……从18世纪起,处于近代化进程中的西欧开始出现了一种傲慢的论调:一些对中国了解非常有限的哲学家根据他们的想象,对中国文明作出了“停滞”的定性。事实上中西的历史都不可能停滞,西欧历史以他们的轨迹演进,中国历史也以自己的轨迹演进,经过漫长的文明冲积,“造极于赵宋之世”,产生了近代化的大突破。——我们这样的描述,也挑战了费正清先生提出的“冲击-回应”理论。

——整理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提取材料中关于宋代历史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充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如图是中西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



与西方相比较,围绕“中国近代化历程”,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批评家斯图尔特·霍尔曾经在四个层面上对“现代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政治层面——世俗政体与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经济层面——市场经济以及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积累;社会层面——劳动与性别分工体系的形成;文化层面——宗教的衰落以及世俗物质文化的兴起,尤其是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文化取向。

——摘编自(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现代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反映了晚清时期报刊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8 . 国家观念伴随的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并随历史的演进,涵义有所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西方
中国古代“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认为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梁启超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启蒙运动时期,洛克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卢梭等人则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然融入新时代的国家意识之中。全球化没有削弱民族国家的地位,国家主权的属性和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8-30更新 | 190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问题讨论的深入,文化转型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文化的自我发展等因素,使原来文化类型的稳定性难以保持而出现了失稳状态,从而向另一种文化类型的转变。“一般来说,文化转型时期是指某一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地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通过重组与更新,形成新的文化类型。在文化转型的一般问题上,有学者提出了四个标准:其一,原文化类型借以建立的经济政治基础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二,是否有新文化观念的产生并对旧文化类型形成冲击;其三,新文化观念是否得到了国家政权的认可和支持;其四,大众文化是否改变(大众文化观念的改变)。

——摘编自张磊《文化转型的评判标准探析》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近代中国重要历史名词

五口通商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实业救国

维新变法

清帝退位

新文化述动

五四达动

中共一大

国民大革命

-八事变

开国大典任

选上表中的2个历史名词,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列出所选历史名词;阐述所选历史名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