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创办公共藏书楼的主张;至1897年维新派共建藏书楼51所。1906年,出国考察宪政的大臣奏请清政府设立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之后,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等大臣纷纷上书奏请设立图书馆,以开民智。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股政府兴办近代图书馆的热潮。由此可知,近代图书馆的设立
①受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                 ②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③受到了清末“新政”的影响                    ④推动了清政府的政治制度改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推行新学制后,出现了各种新式教科书。1903年文明书局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课文:“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独牛然,人亦如是。问何以为人役,问世界以何等人为最苦?”这一内容旨在
A.宣扬上下尊卑等级秩序B.推广白话文和新文学
C.主张开启民智救亡图存D.论证剥削压迫合理性
2021-05-23更新 | 877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6年,清政府建立农事试验场。农事试验场是一个从事近代农业技术和试验方法研究及推广的机构。下图为农事试验场的正门(拍摄于1908年),此建筑的立柱拱形门具有西洋建筑风格,其中砖雕部分的图案有龙、蝙蝠、祥云、花卉等中国文化元素。据此可以说明

①此建筑风格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②清末新政引入西方先进农业经验
③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6年,沈家本在《革禁买卖人口变通旧例议》中奏请:“我朝振兴政治,修订法律,百度维新,独买卖人口一端,即为古昔所本无,又为环球所不韪,拟请……革此习,嗣后无论满汉官员军民等,永禁买卖人口。如违,买者卖者均照违律治罪。”据此可知,此时
A.维新派的民权思想深入人心B.清末新政铲除旧的社会陋习
C.修订法律推动社会移风易俗D.自由平等观念成为社会主流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始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千余年来一直是传统文化士人的进身之途……。

晚清士人对科举制时有非议,但科举制的废除被提上改革的日程则是在戊戌维新运动之中。虽然维新派明确提出“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的主张,但不久即因戊戌政变而事实上未付诸实施。庚子事变后,科举改革的讨论又热闹起来。1901年,朝廷发布废八股时文,改试策论及永久停止武科的上谕,但并未对文科的废止问题表示意见。1904年,张之洞上奏认为,举办“新政”两年来,学堂未兴,是由于科举未停,主张分科递减科举,给一段过渡时期,使科举学堂归于一途。上奏得到批准。

1905年8月,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已成定局,引起中国舆论的极大关注。袁世凯、张之洞等地方督抚认为,科举已成新学的障碍,十年三科递减科举中额的方法已是缓不济急,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这个奏折得到谕旨的批准:“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试,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科举制度的兴衰。
2021-04-07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梁启超在《论政府阻挠国会之非》中强调:“用君主单独之名义以颁布宪法,其宪法之硬性过甚,虽时势变迁,而改正不易,非国家之福也。”该文写于(  )
A.百日维新时期B.预备立宪时期
C.袁世凯复辟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
2021-03-0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7年,立宪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东京演讲词》中写道:“今朝廷下诏,克期立宪,诸君子宜欢喜踊跃。”1910年,立宪派代表在《请愿代表团会议决议》中写道:“清政府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起义独立。”立宪派对清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步伐缓慢缺乏诚意
B.立宪派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C.革命派的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了高潮
D.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引发保路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