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同盟会发动的多次起义常因经费和器械没到位而失败。而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却能利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据此分析,武昌起义的成功应得益于
A.湖北革命军奋勇作战B.同盟会准备工作到位
C.洋务派官僚参与革命D.晚清改革的客观推动
2020-04-09更新 | 330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清朝时期有大臣提出“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中国隋唐以来的千年大法——科举制度废止的时期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4年,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谕令颁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随后各地商会纷纷建立,到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其中9个建于海外)和223个分会。清末商会的设立
A.便利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管控B.标志着实业救国取得一定成效
C.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益
4 . 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  )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
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
2019-12-06更新 | 1189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6 . 下表是近代中国大冶铁矿生产经营情况表,该表反映出清季大冶铁矿的铁砂产量及出口量统计表(单位:吨)
年份铁砂产量出口量
光绪二十四年37,500
光绪二十八年75,49648,921
光绪三十一年149,84095,357
光绪三十四年171,934133,401
宣统二年343,076132,503

A.民族重工业普遍获得发展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政府新政改革有一定成效
D.民主政治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梁启超意在说明
A.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专制体制最终必然导致革命
D.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3年,山西士子刘大鹏参加在开封举行的会试时,看到京、沪等地书商云集于此,出售各类时务书籍,凡会试者皆争相购买,以备考场中查对新法。这表明
A.科举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B.出版行业善于抓住商机
C.国家对新式人才的需求
D.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晚清政府官员曾经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第一次是由外国人蒲安臣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第二次是1887年清政府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游历使团。第三次是1905年清政府第一次派遣王公大臣集体出洋考察各国政治,为清末改革做准备。这三次外交使团出国考察的变化反映了
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B.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C.清政府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
D.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探索
10 . 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取消因“官秩”、“良贼”、“服制”而刑的适应上所形成的差别。据此可知,新刑律
A.固守了中国文化传统
B.照搬了西方模式
C.巩固了清朝统治
D.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