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要求官吏必须廉洁奉公,严惩官吏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行为,并且对官吏的约束范围不限于本人而且及于家属。唐代不仅在立法上规定了严密防范官吏贪赃的具体措施,而且在司法上也严厉规定了对贪赃官吏的处罚。唐律虽规定官吏可享有议、请、减、赎和官当等特权,但对犯赃官吏,则大杖伺候,一切特权取消,严惩不贷……将官吏的贪赃枉法,与犯十恶不赦的重大犯罪等同起来,足见唐律对吏治的重视。

——摘编自何雨亭《唐代整顿吏治的立法》

材料二   清末新政时期,官场混乱无章,吏治腐败难返,破坏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在这种腐败成风的社会环境里,清政府新政收效甚微,有的措施甚至成为虐民的苛政。这段时间内,清政府不仅继承了历代王朝的弊政,而且又有在社会转型时期所滋生出来的许多新问题,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衰世所特有的吏治腐败景象。争权夺利、因循敷衍、贪污受贿、横征暴敛、生活腐化,行者不讳,闻者不惊,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腐朽的统治者并没有励精图治,恰恰相反,他们把改革当作发财的最好时机,从上到下,都疯狂贪污、受贿,大肆搜刮、掠夺,最终激起群众的反抗,可以说他们亲自把绅商阶层和广大人民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摘编自邵勇《改革之癌:清末新政时期吏治腐败问题议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吏治整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新政时期吏治腐败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官员腐败问题的认识。
2022-01-05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肇庆鼎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考前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

       由于通商口岸的作用与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早期维新思想家和清统治阶层内部有一部分官员,一方面出于趋利避害的目的,另一方面借以杜绝列强增开更多条约口岸的要求,“隐杜觊觎,保全主权”“扩充利权,振兴实业”,提出将一些重要的商贸城市自行主动宣布开埠通商。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举措的实施。1898年4月,总理衙门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同年8月,清廷颁发“广开口岸”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著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1905年为抵御沙俄的渗透,全面开放东北。据统计,清末中国自开商埠36个。民国时期又主动开设22个,到1924年中国自开商埠达到52个之多。在近代中国主权已经大量丧失的情况下,自开商埠虽然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能做到自行控制和管理,但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决策,半封闭的中国国门终于由中国人自己打开。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自开商埠的原因
(2)与“约开商埠”相比,自开商埠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自开商埠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