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2年以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出现了商业会议公所、商务公所等组织。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要求凡属商务繁盛地区,皆宜成立商务总会。此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将原来的商务公所改为商会,其他地方的商会也纷纷建立。商会的出现
A.表明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近代化潮流B.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C.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D.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让专制的王权继续发展,那么英国人的“自由”就完全丧失了,英国人一向把这“自由”说成是他们“天生”的权利;但如果再发动一次革命,那么结果是不是再杀死一个国王,再去走一遍从革命到复辟的历史循环?英国人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结果,出现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这是英国人政治智慧的高度体现。新国王威廉和玛丽在继位时签署了《权利法案》,承认了议会的合法权利。由于国王是议会选定的,而不是天然的继承权决定的,因此“光荣革命”实际上确立了一个原则,即议会的地位高于国王。这样,就把国王置于议会及议会法律的控制之下。这以后,英国的君主都是立宪的君主,国王遵从法律,服从议会的立法。

——钱乘旦《英国的国王与君主制》

材料二   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结束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向现代立宪政治转型。在戊戌维新及其后的十数年间,君主立宪被部分社会名流和政治人物视为实现这一政治转型的最佳途径,甚至也得到清廷当局的认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备立宪。然而,立宪君主不同于专制君主,它是权力有限的,甚至是虚君,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国家的象征性符号而存在。清廷的预备立宪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也始终停留在“仿行”阶段,并无实质性进展。主事者清廷的目的只在于维系其皇位之永固,而对宪政本身既缺乏真正的理解,也缺乏热情和诚意,连立宪派也深感失望,即使没有辛亥革命发生,君主立宪也只能是有君主无立宪。

——阙光联《君主立宪在近代中国何以不可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荣革命”体现了“英国人政治智慧”的理由,并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的演变,并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和中国君主制的结局截然不同的原因。
2022-03-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7年,清廷外务部根据刘式训上奏的《变通出使事宜章程》做了制度调整:一是将出使大臣变为实官;二是让具有驻外经验并精通外语的人充任出使大臣;三是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这一调整
A.揭开清朝近代外交的序幕B.增强了国民外交自主意识
C.体现了清廷的现代化倾向D.有效遏制了革命形势发展
2021-09-03更新 | 725次组卷 | 1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对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均主张“中体西用”B.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C.未能触及政治制度D.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2021-04-01更新 | 476次组卷 | 19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8年 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又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臣民的权力。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可见,《钦定宪法大纲》
A.是“中体西用”理论的具体实践B.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
C.是民主和科学思想传播的结果D.缓解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4年,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谕令颁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随后各地商会纷纷建立,到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其中9个建于海外)和223个分会。清末商会的设立
A.便利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管控B.标志着实业救国取得一定成效
C.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益
7 . 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
时间机构法规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总行
1898年农工商总局《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矿务铁路公共章程》
1904年商部《商人通例》《公司律》
1906年农工商部邮传部《破产律》《商船工会章程》

这些机构和法规
A.建构起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证B.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C.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D.推动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2020-01-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3年,山西士子刘大鹏参加在开封举行的会试时,看到京、沪等地书商云集于此,出售各类时务书籍,凡会试者皆争相购买,以备考场中查对新法。这表明
A.科举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B.出版行业善于抓住商机
C.国家对新式人才的需求
D.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盛
9 . 罗荣渠在论述中国现代化进程时认为:“从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争取民主建制的斗争的继续。”材料中“三次现代化努力”指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一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A.戊戌变法的失败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016-11-27更新 | 2242次组卷 | 3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