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1902年的《中外日报》记载,在四川,"自变法谕下,坊间辑刻蒙学新书甚彩(多)";在安徽,各书铺生意异常火,尤以四书、经、史、策论销场为大;在湖北,各书店"销场固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篇亦渐有购阅者。该记载反映的现象说明
A.维新思想引领社会变革B.传媒推动国人思想觉醒
C.民众反帝救亡意识高涨D.时局变化影响文化风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打破了一直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且对经济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创设了商部、邮传部等现代经济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工业发展盛极一时。这说明清末新政的实行
A.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奠定基础B.意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C.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有力地维护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第一个五年,伴随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发明,全国的民间投资高达4500万银元以上,开设的厂家有近300家,不少发明创造应用于生产,出现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由于
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变法的推动
C.清末新政的推行D.辛亥革命的成功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5年纪事政治

【日俄战争】310日,俄军大败。95日,日俄在美签订《朴茨茅斯条约》,俄把在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给日本。中国震惊于日本何以战胜俄国,沉寂已久的变法之声再次响起。

【新政】72日,袁世凯奏请实行立宪变法。地方实力派周馥、张之洞、岑春煊也上书请求立宪。924日,慈禧派五大臣赴东西洋各国考察,122日成行。108日,清政府设立巡警部,中国近代警察制度诞生。

【同盟会】18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1117《民报》创刊。

【抵制美货】为抗议美国迫害华工,各大城市掀起反美运动,美对华出口遭巨大打击。经济

【银行】户部银行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国有银行,民营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创立。旧式金融机构钱庄、票号陷入困境。

教育文化

【废科举】92日,清政府"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同时下谕在全国兴办女学。全国兴办新式学堂8000所。12月清政府设立学部,作为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教育行政从礼部独立出来。

【学位】严锦榕、王宠惠在美国获法律学博士。

【博物馆】12月,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

【电影】北京琉璃厂丰泰照相馆诞生了中国人自己拍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现代报纸之雏形】2月,《申报》改革。"记者"一词首次出现;"页"改"版"。

【留声机】留声机进入中国。时咏"小院静无人,但闻歌声缓。歌声何处来,天机自流转"。

社会生活

【废除酷刑】4月,清廷宣布废除凌迟、戮尸酷刑。

【流行】《天演论》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摘编自刘磊、方玉萍《百年中国纪事》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1905,近代百年的关键"确定一个视角,进行论述。(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1-02更新 | 208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为1906年《北京画报》刊出的《恭贺立宪》,再现了当时学生队伍举着大清龙旗和“日新学堂”“恭贺立宪”的旗子,途经《中华报》等新式报馆时喜气洋洋的场景。半个月后,赞成立宪的《中华报》因涉嫌质疑立宪虚实被清廷查封。由此可知
A.清廷统治基础正在萎缩B.晚清新学主导社会发展
C.改良主义顺应时代潮流D.民众参政意识不断高涨
6 . 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2021-11-06更新 | 581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
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9-11-12更新 | 668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由此可以推断
A.新政没有取得实际成效
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C.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
D.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6年,清政府陆续举办了几届旨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内容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部分应试者获得相应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A.选官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变迁
B.封建正统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
C.新人才选拔体系受到留学生推崇
D.科举制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
2018-05-18更新 | 473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一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017-08-04更新 | 3365次组卷 | 86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坎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