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简表

次数中心概况
第一次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例如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开创实验科学的伽利略,促进了以新天文学和实验科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第二次英国牛顿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还有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拥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是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内因。
第三次法国如果意大利、英国处于科学中心的时期侧重于科学知识的积累。到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科学知识已积累到一定程度。这时重要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播﹐于是启蒙运动使科学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科学教育得以普及开来。
第四次德国哲学第一次把演化发展的观念引入人们对自然界的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注意吸取英,法科技新成就,注重科技与工业应用相结合,发明发电机.内燃机,合成染料等。
第五次美国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及缺乏传统的维系力量,文化突出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这反而确保了美国的创新能力超越其他国家;美国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使它得以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智力资源﹐并大受裨益。

——摘编自张雁、严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初探》


根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简表,概括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轨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分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张文彦等主编《自然科学大事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021-09-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联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同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一样,拉丁美洲(当时称伊比利亚美洲)独立战争正是发生在一个智力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矿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科学技术来解放生产力。因此,殖民地时期教育的世俗化改革逐渐废除了教学中的经院哲学内容,到18世纪后期,西属美洲大学的课程中已增添了科学和哲学的内容。一些科学性报刊以及印刷厂的建立,既在殖民地创造了一种科学文化,又激发了独立成争所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觉性的觉醒*私人图书馆藏书对于解放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民众,尤其是土生白人的思想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18世纪末19世纪初,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的各个角落都兴起了追求科学和“有用技艺”的进步运动,成立了由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团体和与科学有关的组织,这些机构促进了殖民地在化学、矿物学、天文学、植物学、医药学和外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材料二   随着拉美科学的发展,18世纪和19世纪的殖民地形成了一批科学和技术精英阶层,这—阶层在出现之初便不独立于政治事务之外,而是积极参加独立和民族国家建设运动,将科学转化为一个有力的政治工具,使科学彻底与殖民地的政治利益交织在一起。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爱国科学”和“民族科学”的产生,催化了独立的民族认同的形成。拥有启蒙思想和新知识的科学家及知识分子不但为独立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愚础,而且是独立革命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白宋霞《启蒙运动、科学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立运动前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科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学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的作用。
4 . 大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往往有强大的思想推手,而该历史事件又反过来成为思想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起,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多次从西班牙启航,航海探险.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颀利启航,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责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1)指出材料一中“哥伦布率领船队”开辟的新航线。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新抗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现念提出了挑战。

——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向“传统观念”提出的挑战。

材料三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四 殖民制度大大的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新兴资产阶级和西欧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
2020-06-22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个世界的初次碰撞——历法之争

康熙十一岁时,亲眼目睹了中西文化围绕历法的激烈交锋。康熙七年大臣会议,请皇帝圣栽。康熙命代表大统历的杨光先、代表回回历的吴明暄、代表西历的南怀仁,分别用各自的算法推算正午日影所止之处。

三次夹地测验,杨光先、吴明暄有误,康熙又令测立春、雨水二节气及月、火、木星之运行。杨光先、吴明暄“逐款不合”,南怀仁“逐款皆符”。杨光先痛心疾首道:“臣监之历法,乃尧舜相传之法也。皇上所正之位,乃尧舜相传之位也。今南怀仁,乃天主教之人。焉有法尧舜之圣君而奉天主教之法也?南怀仁欲毁尧舜相传之仪器,使尧舜之仪器可毁,则尧舜以来之诗书礼乐、文章制度皆可毁也!”“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康熙则平静谕令:“著南怀仁为钦天监正。”康熙八年除鳌拜。南怀仁等立即发难,指杨光先、吴明暄是鳌拜党羽,请求将杨光先“即行处斩,妻子流放宁古塔”,为已死之汤若望(德国人,传教士,在顺治帝时曾任钦天监正)平反昭雪。康熙准予昭雪汤若望,却宽免了杨光先、吴明暄。康熙始终将中西历法之争限制在文化、学术的范围之内。

——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1)指出康熙时期在“中西历法之争”中西人最终胜出的必然性。
(2)将康熙帝在“两个世界的初次碰撞”中的态度置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框架内,分析说明其所体现出的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类别西方中国
天文1615年左右发现太阳黑子。1848年,瑞士天文学家沃尔夫首次提出用黑子相对数来表示日面可见半球黑子的多寡。公元前18年以来便系统记录了太阳黑子,比欧洲人早了1500年。
数学法国数学家霍纳于1819年建立了解高次方程的霍纳法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提出的方法实际上与霍纳法一致,却早于霍纳572年。
医学18世纪中国种痘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19世纪初,爱德华·真纳发现了牛痘苗可安全预防天花,后来发展成为接种牛痘的免疫学。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本草纲目》,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表格中中外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16—18世纪中国和西方科技发展特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社会因素。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从14世纪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

―摘编自J.B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启蒙的主导理解形式并非完美无缺,它不仅对理智启蒙和规范启蒙的认识有片面性,而且相信两者是天然统一,并且是相互促进的。实际上,启蒙的理智层面把自然科学视为一切知识的典范,认为科学不仅必然造福人类,而且为人类知识提供了普遍标准和唯一正确的方法,显然包含着一种片面的科学主义偏见。在规范层面上,启蒙受资产阶级世界观影响,把从孤立的单个的个体作为理性和自由的唯一主体,把个人的抽象权利和私有财产权作为所有社会秩序的规范基础,显然也带有自由主义偏见。

―汪行福《理智启蒙和政治启蒙的区分与互补性思考》


(2)据材料二归纳人们对启蒙运动不足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反思启蒙运动的原因。

材料三 达尔文主义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曲。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达尔文主义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2020-02-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滕州一中、枣庄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往往追随大自然的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中东、东亚、南亚、美洲等古老的文明都创造了各自的时间体系,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人也是如此。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体系受人类社会交往空间的限制尤为明显,其适用范围与这些文明存在的空间范围大体上是一致的。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 自大航海以来,欧洲各国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本初子午线,形成了多条本初子午线并存的局面。工商业的发展则使社会经济生活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交往更加频繁。仅在1851年伦敦博览会期间,坐火车旅行的人多达600万。原有的时间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交往需要。于是,以前在天文观测中才用到的“分”秒”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用时间。到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法定时间。1882年美国倡议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以确定一条能在全世界通用的计算时间和经度的本初子午线。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召开,最终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三



(采自: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国防部测量局《天文年历(民国三十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世界计时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世界计时与古代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新中国将北京时间作为全国标准时间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西思想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和交融,是我国思想发展史上一道绕不开的风景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年是利玛窦辞世整整400周年。由中意两国合作推出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于2010年3月3-20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进行。 此次展览展示了文艺复兴运动和第一次科学革命为西方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利玛窦的到来给中国带来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及艺术成果,让明朝士人看到了精密器械与写实油画。他巧妙借助儒家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他用中文写作的第一部著作《交友论》收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爱拉斯谟等人论友谊的格言上百则。他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满着全新概念的西方世界。有人这样评价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
——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 这是利玛窦指导一位中国画师利用西方油画手法创作的自画像。
材料三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酥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请回答:
(1)利玛窦从哪些方面向中国展示了“一个充满着全新概念的西方世界”? 他又是怎样“巧借”儒家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的?
(2)假若你是当时的一个进步的思想家,你和利玛窦进行了一次关于“先进思想”的谈话,你认为你们会谈的共同主题会是什么?会谈后请你总结一下中西方出现“进步思想”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3)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形成,为什么欧洲的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4)综上分析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