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材料一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材料二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征。
(2)结合材料二,对材料一中意大利成为近代科学活动的第一个中心的原因进行解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巨擘,致力于西学的译介和优秀教科书的出版。其主事者张元济以“保存吾国数千年之文明,不至因时事而失坠”为应尽之责,于1914年开始组织辑印古籍。其古籍辑印兼顾“常用常见”和“珍稀罕见”,精选版本、精校精印,借助机器石印使古籍“得以家弦户诵”。1929年开始编印的,《国学基本丛书》使用新式标点、增添白话注释与导读,堪称古籍出版的成功案例。商务印书馆的古籍出版规模巨大、享誉海内外,成为业界典范。

——摘编自董丽敏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发展迅速。不过,古籍出版周期长、投入大,在读者知识结构、阅读习惯深刻变化的今天,面临新的考验。同时,当前古籍出版也存在选题不精、重复出版严重、校勘和今译质量不高等问题。1999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立,在专门人才培训、整理出版规范化等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探索。2014年问世的大型古籍数据库——《中华经典古籍库》陆续推出镜像版、网络版、微信版、微信专业版四款产品,为古籍出版开拓新领域作出了良好示范。

——摘编自杨牧之《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十世纪初期商务印书馆大规模出版古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籍出版的现实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传播促成了中国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发端,洋务派的科技观由此形成。针对列强的“船坚炮利”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国藩等人提出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的构想。“他们对西方技术的兴趣是直接由内战引起的。”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深入,对近代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洋务派设译馆,培养翻译人才;开办新式学校,培养专门技术人才。洋务派的科技观经历一个由浅到深渐变的过程。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了30余年,并没有真正解决中国近代化的问题,最终失败。这根源于“中体西用”本身存在着无法解决的自相矛盾。

——摘编自高庆节《试论洋务派的科技观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甲午战后,维新派把科技进步看成是国家强盛最有力的杠杆。他们看到了科举制度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巨大障碍,围绕着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废除科举,创办新型学校,必修自然科学。在维新派的号召下,一时间学会林立,如雨后春笋,“除去与维新运动有关的学会,自然科学方面着实是“有一学即有一会',有农学会、矿学会、工艺会、化学会等”。学会大都以“兼采中西各法与天地自然之利”,“互相讲习”。

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持译书局的工作,编译了大批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内容的教科书,并创办报刊,积极宣传西人光化电声算之述作。总之,维新派对中国近代科技体制化做了极大贡献。

——摘编自胡晓登、周松柏《戊戌维新与近代科技在中国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科技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科技观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中国的地图测绘历史悠久,并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初,由于国库空虚,扩展封建王朝农田税收的需要促进了地图测绘的发展。洪武二十六年,完成了明代第一次全国性的田土面积测量。为巩固明朝的政权,朱元璋还对边陲要地设边防重镇,为掌握军事部署和防务情况,也曾测绘过不少军事防务地图。明代对行政区划和疆域非常重视,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并规定三年一报”,测绘了大量区域性地图。朱棣即位后出于宣扬国成的政治目的,派遣郑和七下西洋,绘制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航海图》,测绘水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高峰。

清代初期,政权亟需巩固,同时又要抵抗来自北方沙俄的侵略和骚扰,因此清政府非常关心国家版图范围内的地图测绘。康熙时期国力日益强大,清政府从康熙四十七年开始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进行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地图测绘,并绘成《皇典全览图》。无论从其精度还是范围来看,《皇舆全览图》都达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在《乾隆十三排地图》完成之后,清朝实际测量经纬度和地图测绘活动基本停止,直到鴉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挽救危亡命运,才开始再度重视地图测绘。

——马晨燕《对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政治依附性的评价一一以明清时期地图测绘为例》

材料二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会典馆”,会典馆通知各省测绘《大清会典舆图》,并对《大清会典典图》的测制提出了若干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如规定地图的方向为国际上通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采用计里画方法绘制;各省要实测经纬度和地形等等,1899年编成《大清会典典图》。在此次测绘中首创两级测绘机构,测得全国经纬度点网和地图,编制省级地图集,标志着中国传统测绘技术向近代测绘技术的演进。此外,还编制了《西藏图考》《中俄交界地图》,仿效西方编制了《筹画中国铁路轨线全图》《大清邮政公署备用典图》《中国矿产全图》等。

——马晨燕《清朝时期中国地图测绘技术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至清中叶地图测绘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与明至清中叶相比,分析晚清时期地图测绘的变化。
(3)根据明清时期地图测绘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2021-01-3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键环节考核。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逐渐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侵略,中国的各个阶层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国家的出路。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的列强侵略与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简表

时间19世纪30、40年代19世纪50~80年代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背景
西方: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①, 要求得到更多的市场和原料西方:19世纪七十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要求市场、原料的同时,要求(②

侵略事件
名称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影响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亡国危险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探索事件
名称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应对边疆危机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成果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1)请在序号处填写上恰当的内容。

材料二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2)任选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相关史实,概述中共“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
2021-01-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仲景(约公元215~219年),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生活于东汉末年,当时战乱频繁、疫祸不断,据史书记载,献帝建安年间,南阳地区接连发生瘟疫,大量人口死于伤寒症。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同情百姓,痛下决心,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从此,他“勤求古训”,刻苦研读《素问》《灵枢》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五藏论》《评病药方》等著作,它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受到历代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高度推崇。

清代医家张志聪说:“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张仲景也因其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摘自许敬生《中国历代医药名家文库.古代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对古代中国医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仲景取得巨大医学成就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其“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元朝时,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了排字“转盘”。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锡活字、铅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技术的新尝试。1440—1448年之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

——摘编自黄悦翎、匡导球《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①1550年欧洲学者约维斯说:在广州的印刷工人采用与我们相同的方法,印刷各种书籍。②20世纪出土的敦煌回鹘文木活字,据考证,这些“字母活字”实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12世纪末到13世纪上半叶。③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向西是经过西域传到波斯、埃及直至欧洲的。


(1)材料一中,隋唐发明的“印刷术”指什么?“胶泥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活字印刷术具有什么优点?
(3)要批驳西方学者提出的“德国谷腾堡是第一个用字母活字印刷”的论点,材料二提供的3个论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哪一项?并说明你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印刷术世界地位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