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科学,一方面是一种纯粹的求知,另一方面又与社会不可分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的最基本因素。希腊人把自然作为一个独立于人的东西加以整体地看待,而许多古老的民族则缺乏一个独立的自然界概念,或者被认为与人事密切相关…自然界表面无序而多样的现象背后存在着普遍、统一而稳定的秩序和规律,而他们发展了复杂精致的数学工具,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英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伯曾经写过一首赞美牛顿的诗:“自然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里。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成为光明。”牛顿却说:“我之所以能够看得远一些,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哲人受牛顿影响,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三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的力量横过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较之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才智和品格来,是无比的低下。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爱因斯坦1938年《给后代的信》


(1)请从材料一中归纳古希腊“理性自然观”的内涵,写出希腊先哲研究和教学自然哲学的重要“学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力学为例概述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研究并纳其思想方法,说明牛顿的科学成就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爱因斯坦对当时世界的总结,并以20世纪发生的重大事例加以说明。
2021-05-18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24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他本是一位可以在传统学术道路.上左右逢源的大学者,却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理论研讨,“无迂疏之病,亦无空谈之弊”。他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他以一种虚心扬榷的胸怀去“会通”中西科技的精华。他着意于中西数学的比较,敏锐地注意到西方科技长于理论思维,而这一点恰是中国科技的阙失。在《农政全书田制》中,他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和现实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较早提出人口增值率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他高度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农政全书》在收录古代和当代农业文献同时,也附有他亲自观测和试验的大量见解或评论。由于比较自觉地把实验方法、归纳方法与数学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徐光启等人突破了“中古型”科学范式的包围,直扣近代科学之门。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年)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1590年,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伽利略还做了力学实验,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他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月球的表明凹凸不平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他还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等现象,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观念发生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徐光启和伽利略科技成果特点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人共有的科学精神。
2020-05-08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话题02科技创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没有大约70年前出现的古滕贝格印刷工场,宗教改革运动便不可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正是印刷业的普及化,令这些充满激情的理论很快散播到了千家万户,使教廷徒唤奈何。作为新教徒一切宗教信仰的源头,《圣经》如今已经随时可以购得。正是这一事实,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摘编自【加】马丁·基钦《剑桥插图德国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简表

时间

科学技术发展概况

1840-1911年

龚振麟首创铁模铸炮法并撰成《铸炮铁模图说》;李善兰得知西方“制器考天皆用重学”,翻译《重学》;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华蘅芳研制成功配制火药用的镪水

辛亥革命后

学生纷纷出洋学习建设国家的科学技术知识以拯吾中国也。李四光原立志学习造船,并在日本学习了3年造船技术,知晓造船需要钢铁,钢铁需要采矿技术,于是进入伯明翰大学采矿系学习;学习一年后,他进一步认识到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地质科学为基础,又转到地质系学习

20世纪30年代

竺可桢说:我们要讲飞机救国,就得迎头赶上,要迎头赶上就非去研究大气力学和建筑风管不可。而且要制造飞机,必须有适当之原料,要谋飞机行动的安全,非有敏捷精确的天气报告不可,这又要靠地质学家、化学家、冶金学家和气象学家的研究。所以飞机救国,必须从研究科学入手。”

——根据曲铁华、李娟《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史》绘制

材料三   中国和发达国家科技在经济发展中作用对比



(1)概括材料一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差距。为什么说我国赶超世界科技水平的关键是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019-07-0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
4 .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翻开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时期的科技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启蒙时代、还是在革命高潮时期,法国近代科技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始终是法国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进行阶级斗争的强大武器,并且为法国工业化的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近代科技也在革命中迅速发展起来,并在十九世纪的头三十年昌明于西方。法国科技进步,不仅“大大提高了法国的科学能力,”而且使“法国在十八世纪末,很快上升到世界科技强国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在1781~1800年间,世界重大科研成果的58项中,法国就有23项,占总数的40%。”

——摘自王朝辉《试论法国大革命与近代科技发展的关系》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万篇,是1990年的5.5倍;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32.4万篇、22.7万篇和8.6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7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摘自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五》


(1)依据材料一,结合近代法国社会史实具体说明科技与社会演变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
2022-11-01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5练科技进步-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阿波罗”与世界科技】

材料一   19704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登月失败,航天员陷入危险之中,此时距离地球已38万公里……航天员首先感到极度恐惧绝望,后经过精密测算和细致分析后,利用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差,设计出返航方案。在地面中心的指挥下,航天员靠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勇敢,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44夜后返回地球轨道。期间共有12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分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候。

——摘编自[美]恩斯特·史都林格《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探索宇宙?》

材料二   美国不设统管所有研究开发工作的主管机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科技政策。政府主要通过各种合同,如研究合同、采购合同,组织各大学、工业公司和政府研究单位来完成科技计划、贯彻政府的科技政策。美国历来重视制定科技发展计划;重视国防研究和基础研究;注重对大学教育和研究的投资;促进政府研究中心、工业公司与大学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推动大学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重视技术人才引进。

一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波罗13号”能成功返回地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科技政策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英国的皇家学会、法国的科学院,以及德国、荷兰、俄国等处的类似团体陆续出现,有些团体至今还存在。四百年来,学社与学会的集会,使各科学者有具体的社群,他们经常分工合作,形成课题,经过辩驳、修正、扩大,不断地融入知识的未知领域,不断地将一致的点与线连接为一致的面。这种制度化与组织化的学术合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跨国界、跨学科的规模。

——摘编自许倬云主编《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1914年,为了提倡科学、发展实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成立了中国科学社,这是中国人在美国最早成立的科学社团,他们还创办了《科学》杂志以提倡自然科学的研究。一战后,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他们组织年会、举办讲座、传播科学知识,逐步奠定了中国科学研究的基础。这一时期,还有1923年留日学生组织的“丙辰学社”基础上改组的中华学艺社,1932年成立的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1922年,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和北大地质系为中心成立的中国地质学会等……至19351月,由政府设立、学术团体主办、大学研究院所建立的各类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达124个,属于自然科学和工科方面的有73个。由于上述众多科学研究团体卓有成效的活动,近代科学研究的规范及体制逐渐引入,不少学术研究课题也开始与世界前沿研究同步发展,为此后由国民政府主导的国家科学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科学研究机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科学社等近代科学研究机构团体成立的背景,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022-05-20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5练科技进步-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一八七八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唐廷枢被迫改为开挖运河,由于开挖运河失败,再获批准。一八八一年六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

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进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才得以保留。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竟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

——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最繁忙的国家。中国高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优化了出口贸易结构。中国高铁“走出去”,使中国进入“新陆权”时代,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海权与陆权格局的变迁,从而产生巨大的地缘政治效应,同时还推动了沿线国家在核心价值同一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形成彼此尊重、交融、互相学习的“朋友圈”与“文化圈’。

——摘编自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