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杰弗逊出任第三任美国总统期间,他的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拔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尊重科学家。美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家跳出了纯科学的圈子,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18601914年间,美国的科学活动已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1915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这是政府建立的第一个军事研究机构。1940年,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夕大カ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为此采取一系列集中化的组织措施,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成了美国两支巨大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

——据夏源《国外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二19704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苏联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科研生产”周期。19797月通过的新决议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的来源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建立。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加速科技进步的措施。为了迅速发展信息业和计算机生产,苏联设立国家计算技术和信息学委员会,综合、协调地加速发展计算机生产和信息业;调整科研机构的设置,建立跨部门科学技术综合体,下放某些科研和设计机构的领导权,精简科研机构。

——据宁健强《苏联科技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
2 . 科学,一方面是一种纯粹的求知,另一方面又与社会不可分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的最基本因素。希腊人把自然作为一个独立于人的东西加以整体地看待,而许多古老的民族则缺乏一个独立的自然界概念,或者被认为与人事密切相关…自然界表面无序而多样的现象背后存在着普遍、统一而稳定的秩序和规律,而他们发展了复杂精致的数学工具,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英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伯曾经写过一首赞美牛顿的诗:“自然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里。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成为光明。”牛顿却说:“我之所以能够看得远一些,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哲人受牛顿影响,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三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的力量横过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较之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才智和品格来,是无比的低下。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爱因斯坦1938年《给后代的信》


(1)请从材料一中归纳古希腊“理性自然观”的内涵,写出希腊先哲研究和教学自然哲学的重要“学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力学为例概述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研究并纳其思想方法,说明牛顿的科学成就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爱因斯坦对当时世界的总结,并以20世纪发生的重大事例加以说明。
2021-05-18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子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到明末1000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万。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世纪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1616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但哥白尼学说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尔、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年,教廷正式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1835年,白塞尔用精密似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

——摘自江晓源《科学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8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
2021-03-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60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最初是由科学家自发组织而成的,随后由英王授予皇家证书,是迄今世界上历史最长的科学学会。其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发展,强调“自己去思考真理”,从科学和真理出发,追求科学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享有诸多特权的组织,虽然它经历过国家认证,但这并非必要条件,其在组织管理和发展上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皇家学会具有双重职责,一是作为国家科学院,肩负引领本国科学发展的重任。二是作为科学组织为机构和科学家提供服务。英国皇家学会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研究的进程,学会的发展史代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史,学会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冉奥博等《英国皇家学会早期历史及其传统形成》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局动荡,随着诸多救国运动的兴起,“科学救国”思潮影响扩大。1915年,由赵元任等留美学生创建,宗旨为“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的中国科学社,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学术团体,下设《科学》月刊,分设农林、生物、化学等股,后又创立了科学生物研究所,研制出首台国产无线电话机,打破了外国资本垄断中国通讯技术的局面。抗战爆发之后,中国科学社通过《申报》等媒介宣扬科学抗战报国,并联合多个专门学会召开联合年会,为抗战救国献计献策。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科学社调整自身策略从事应用研究,将科学主义统摄在民族主义的大旗之下,为“建国”出力。

——摘编自张剑《科学救国的践行者:中国科学社发展历程回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社成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社成立的各自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中英科学社团发展的历史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他本是一位可以在传统学术道路.上左右逢源的大学者,却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理论研讨,“无迂疏之病,亦无空谈之弊”。他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他以一种虚心扬榷的胸怀去“会通”中西科技的精华。他着意于中西数学的比较,敏锐地注意到西方科技长于理论思维,而这一点恰是中国科技的阙失。在《农政全书田制》中,他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和现实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较早提出人口增值率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他高度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农政全书》在收录古代和当代农业文献同时,也附有他亲自观测和试验的大量见解或评论。由于比较自觉地把实验方法、归纳方法与数学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徐光启等人突破了“中古型”科学范式的包围,直扣近代科学之门。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年)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1590年,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伽利略还做了力学实验,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他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月球的表明凹凸不平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他还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等现象,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观念发生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徐光启和伽利略科技成果特点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人共有的科学精神。
2020-05-08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话题02科技创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科学组织中,英国皇家学会的产生较为典型。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学会把具体的探索任务或研究项目分配给会员个人或小组,同时,学会还要求会员进行任何他们将促进学会目标和科学研究的新实验,定期举行会议,让会员通过做报告和演说向学会汇报研究成果,演示实验等,所有会员都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立了一些专业学术委员会来指导学会各部门的活动。16653月,学会出版学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在科学研究方面,皇家学会致力于科学实验和科学创新。学会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有科技社团早自明代始。明嘉靖年间,祁门人徐春甫在顺天府成立了一个名叫“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医学团体。在此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社团一直没有得到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的晚清最后十几年,是中国近代科技社团萌芽与创立时期。民国时期的科技社团,规模都比较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中国科学社于1914年夏创立于美国。发起人是一批留学美国的青年学生,中国科学社由于后来大多数会员回国工作,便于1918年把社所迁回祖国。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事业在社章中做了规定。这些科学事业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办《科学》月刊。第二,创办上海明复图书馆。第三,创设研究所。第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中国科学社的所有这些工作都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重要的科技社团之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方科技社团的相同点并分析各自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科技社团相比中国科技社团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7 . 技术是人类改变或改造环境的方法、途径及技能。人类技术的进步经历了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到科学研究的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交流越来越深刻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书写媒介经历了从沉重的石头、泥土逐步向较轻的龟甲、兽骨、木板、竹简和软绵、便携的羊皮、绢帛、纸张的转变,……这些转变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传播的文明程度上是怎样地让西方人望尘莫及。对于这些,用施拉姆(1982)的话说:“它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

材料二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梦想自己能有两只“顺风耳”、一对“千里眼”,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迅速而真切地得到远方的信息;更梦想自己的声音和形象能够记录下来,传之千里,流之百年。

材料三   第五次传播革命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以交谈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贮、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邵培仁《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中国人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的标志性人物及生活年代,以此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它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期有助于人们远距离传递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列举马可尼的国家及其贡献。
(3)解读材料三,概括第五次传播革命的技术基础,以及与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相比的突出特征,用一句话概括这次传播革命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
2022-01-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张文彦等主编《自然科学大事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021-09-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联测历史试题
9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张文彦等主编《自然科学大事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2021-11-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科技的发展对改变世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折射着世界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胡炳章、吕学芳主编《文化的视界》

材料二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三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摘编自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简要说明科技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2021-11-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黄金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