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示意图。该时期是
A.汉代B.唐代C.明代D.清代
2021-10-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年份165017501800185019001950
非洲100959095120198
亚洲(苏联除外)3274755977419151320
拉丁美洲1211193363162
北美洲1162681168
欧洲与苏联103144192274423593
大洋洲2222613
总计545728906117316082454

——据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上表为1650—1950年世界人口统计表。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4-27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3年后,各省开往东北三者的移民人数逐年增加,这种情况直至“九一八"事变后,这是人们为了躲战乱而开始流往战争后方内地的无奈之举,但这说明当时移民潮的汹涌与狂热。这种大型农村人口流动致使东北等边疆土地得到开垦,工商业得以发展,社会资源被广泛利用。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通商口岸开放和商品输出的辐射,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国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密切相关的,而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人口迁入造成的。城市移民主要发生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沿海、沿江及路沿地区,这促使了关内外大规模区域性人口流动和人口城市化运动的加速。

——摘编自徐德莉く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庞大,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强烈。千万人以上规模的就有三次,即:1958年至1962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三年暂时困难时期的精简下放;1968年至1980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农民工流动。

——摘编自杨黎源《建国后三次人口大迁徙的流动机制比较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路径,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人口流动的启示。
2021-04-25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宣城、池州三市2020-2021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全球史》围绕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两个主题阐述,文明传承反映单个社会的独特经历;文明交流关注在多种文化交流中所有社会的共同经历。该书认为: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文明交流即已开始,后来,联系和交流逐渐增多,范围逐渐扩大,交流也有了交通、运输和贸易网络的支撑。随着交通运输技术的有效发展,这些网络反过来对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经历的影响日渐加深,也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密集和系统化。在全球化的总趋势中,该书强调互为因果的三点:人口增长、技术不断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在这些交流形式中,跨地区的技术、农作物和病毒传播较容易,而文化传播所遇到的阻力可能最大,因为每一种文化对异质文化都持抵制的态度,主动推进文化融合的事例在历史上非常少见。

——摘编自魏凤莲《<新全球史>与本特利的全球史观》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可赞成、质疑、修改或提出观点),结合史实进行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