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如表是美国不同时期移民来源。此表从本质上反映了
时期来源比例来源比例来源比例
1901—1920欧洲85%亚洲4%拉丁美洲4%
1961—1970欧洲33%亚洲13%拉丁美洲39%
1981—1990欧洲10%亚洲38%拉丁美洲47%
A.亚洲前往美国的移民比例在升高
B.美国多元社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C.欧洲前往美国的移民比例在下降
D.拉丁美洲成为美国移民主要来源
2 . 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截至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到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

——摘编自《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 . “印欧人不断迁徙,使得世界各地的文明在更广大的范围内碰撞、交流,有的消失了,有的被同化了,但却产生了更高级的文明……列史实符合印欧人迁徙说法的是
A.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了赫梯帝国,后因波斯入侵而消亡
B.雅利安人进入到中亚地区后,建立起势力强大的贵霜帝国
C.崛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人曾建立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D.形成于巴尔干半岛的古罗马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欧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批死亡。欧洲殖民者掳掠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欧洲人因各种原因也大批远涉重洋,到达美洲。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以及金矿的发现,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不断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生齿日重,地狭人稠”。郑和下西洋之后,东南沿海民众不断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19世纪,东南亚锡矿的开发,橡胶园的开辟,北美、澳洲、南非的金矿开采和铁路建设,南美洲种植园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力。19世纪30年代,由英国殖民统治者组织首批印度“契约劳工”到达海外,此后,印度人大规模前往海外。1860年,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形成了前往美洲及大洋洲的“苦力贸易”。19世纪末,拉美国家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人多,很多人为改变命运移民拉美。

材料二   16-20世纪世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路线图



(1)读如图,分别指出欧洲与亚洲人口跨地域转移到哪些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亚人口转移不同方向的历史原因。
2021-06-14更新 | 83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1910年美国主要城市的外国移民所占比重情况表。据此判断
城市纽约波士顿洛威尔劳伦斯
外国移民所占比重40.8%36.3%40.9%48.3%
A.欧洲殖民国家加紧对美国的渗透
B.强制性的全球人口流动仍在持续
C.移民促进了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
D.外来人口是美国城市人口的主体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印第安人来说美洲不是新大陆,4万年前就有了他们生活的足迹。在被欧洲“发现”前,占美洲原住民绝大多数的印第安人大约有4000万人,其中在拉丁美洲约2500万人。欧洲人和非洲人陆续来到美洲,到17世纪中叶拉美的印第安人为950万人……1935年,南、中、北美洲的白人移民分别为4090万人、690万人、12430万人,而黑人移民则分别为1870万人、840万人和1240万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人口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7 . 据统计,2000年的美国跨族婚姻已经达到310万宗,有130万的美国白人在填写族裔时干脆就填“美利坚族裔”。而2000年的跨国婚姻产生了700万“多种族人”,种族、民族、族群界限引起了美国社会种族分类定义的改变。由此可见
A.族群混杂造成了美国社会动荡B.跨族通婚促进了美国族裔融合
C.美国是世界上移民最多的国家D.跨族跨国通婚破坏美国的一致性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以来,美国大陆内部人口的迁移开始变得更加频繁……这种大陆内部的人口迁移不仅使美国的“地理中心点”不断向西迁移,也使“人口中心点”开始不断由东部发达的大都市区向中西部的城市或人口聚集点迁移。20世纪头十年美国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同时涌入了比之前任一时期都要多的移民。在一战前,这种人口的增长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即被美国发达的城市环境和充足的就业机会所吸引。1910年时的美国社会中白人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这必然决定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各项重大政策向以土生白人为主的美国人口主体倾斜,移民的被强制美国化就反映了这一正在得到加强的事实。1910年人口普查便是全面反映这个国家当时经济、社会状况和其所处时代特征的最为真实的画卷。

——摘编自宋健《美国1910年人口普查研究》

材料二   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按户调查的项目有23项,按人调查的项目有26项,比1990年人口普查时的21个项目增加了许多。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短表长表技术。短表内容包括有关人的自然属性等基本指标和简单的住房状况指标,由全国90%的家庭填报;长表内容包括有关人口素质、经济活动、婚姻、妇女生育状况、住房状况等指标,在全国抽取10%的户填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人们会因就业、就学、迁居等因素迁移、流动,人户分离现象大量增加。针对这种情况,这次人口普查增设了《暂住人口调查表》,作为人口普查的附表。鉴于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希望尽快地得到普查成果,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光电录入技术。收到了节省人力、不受人工因素影响、精度高、录入速度快等好处。

——摘编自《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头十年美国移民的特点,简析美国进行19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021-04-15更新 | 3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辽宁卷)03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为加强东北的边防力量,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咸丰10年(1860年)清政府对东北废除“封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关内大批农民纷纷进入辽宁开荒种地。清末,辽宁铁路、港口建设和近代工业发展较快,人口增长迅速,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达到430万人。民国20年(1931年),辽宁人口剧变,由上年的1466.34万人骤降为1420.80万人:从民国21年(1932年)起,又逐年增加。解放战争时期人口锐减,直到194811月辽宁全境解放,辽宁人口才逐渐回升和增长。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宁人口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491985年的36年间,净增的1855.7万人中,自然增长为1851.11万人,占99.75%;净迁入人口为4.39万人,占0.25%.据统计,辽宁平均每万人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1982年比1964年增长0.56倍,男性文化程度高于女性,青年文化程度高于中老年,城市人口文化程度高于农村。1985年,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76%,比1957年上升了3.84个百分点。1985年,沈阳地区有500多万人口,大连和锦州地区分别有400多万人口,朝阳和铁岭地区分别有300多万人口,丹东、鞍山和抚顺地区分别有200多万人口,营口、阜新、辽阳和本溪分别有100多万人口,只有盘锦地区的人口在100万人以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辽宁省志-人口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影响辽宁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0 . 人口迁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占领巴蜀地区之后,实施了从秦本土往蜀地移民的措施。“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徒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秦始皇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为了巩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迁3万户居民到河北、榆中,垦田生产,开拓边疆。

——改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晋时北方诸州,约700余万口。南渡的90万口占其1/8强。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改编自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影响。
2020-10-14更新 | 287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