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夏禹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运动,当时统计总数为1355万人。秦国商鞅下令将全国总人口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此乃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秦始皇创立“上计制度”,即人口、钱根统计制度。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此为我国首次较为精确的人口普查。隋朝颁布“输籍法”,唐朝进一步改进。明朝推行“户帖制”,将居民人口逐户登记在册,内容包括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还要注明是“军户”、“民户”还是“匠户”等。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统计为10684435户,56774561人。英国学者卡尔津看到这样的“户帖”后惊叹不已,称其为“全球最先推行全国人口普查的明证和榜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实行的人口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已经与现代人口普查一致。

——摘编于彭欣《中国古代的人口普查》等

材料二   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根据20106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10时。新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1949年毛泽东指出:“人多力量大”,至1980年,中国净增人口4.3亿。1982年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为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00818万人,首次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同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90年人口普查是为了查清中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方面的变化,为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检查人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可靠的资料。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6%,远超国际标准,故此政府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摘编于《全国人口普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普查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依据,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普查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严格规定路引制度,允许农民在百里之内自由通行,但超出百里范围必须检验路引。还在交通要塞设立巡检司盘查,如违反路引规定,立即押送官府严惩。明代里甲制明确规定:“凡民邻里,互相知丁,互知务业,俱在里甲。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知焉。甲下或有他郡流徒者,即时送县官,给行粮,押赴原籍州县复业。”清承曩明制,规定:“每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上写户主姓名,丁男口数,外出注明所往,入则注其所来,月底令保正出具无事甘结,报官备查。门牌揭于每户门上,以便勾稽人口动静。”

——摘编《中国古代的人口流动制度》

材料二   美国人口信息统计有两大系统:生命登记制度和社会安全号制度。后者记录迁移、居住、纳税等信息,政府部门可通过该系统查询个人纳税和医疗登记情况,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信息追踪和服务管理。社会安全号既承载着个人税收、福利、信用等信息,也承载着迁移流动信息,通过“福利引导、责权统一”原则,引导流动人口主动接受管理。在蔓国,公民要完全进入迁入地的社会权利体系需满足一些条件:如有些州规定居住不满一年的大学生,需支付高等教育学费;在迁入州内具有固定居所等。巴黎在市区比郊区征收更多的“建筑用地税”,首尔通过对大型建筑物征收“人口过密税”来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英国法律规定了最低的人均居住面积,政府只需控制房屋建筑总面积就能达到控制人口规模的目的。

——摘编《流动人口管理的国内外经验》(平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控制人口流动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明清时期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流动人口管理的差异。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数据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
公元前220年(战国末年)
估计2000万人 。
2年(西汉元始二年)
5959万人。
220—265年(三国时期)
767万人(魏、蜀、吴人口相加)。
280年(晋太康元年)
1616万人。
581—600年(隋开皇年间)
约4450万人 。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
4844万人 。
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
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万。
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
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
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
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
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5883万人。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6054万人。
1651年(清顺治八年)
1063万人。
1741年(乾隆六年)
14341万人。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30148万人。
1834年(道光十四年)
40100万人。

分析《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