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奥斯曼人从10世纪接受伊斯兰教之后,就以“苏丹一哈里发”制为国家的根本制度,经济上采用拜占庭帝国完整的税收制度,宗教上构建了划分四种信仰臣民的“米勒特”制度,并吸收了欧洲的治理结构和方法。这种国家治理模式(     
A.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的特点B.完全继承被征服地区的制度
C.反映出奥斯曼成为东西文化的桥梁D.充分体现了政教分离的特征
2 . 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19世纪中期,为解决军费紧缺问题,清廷允许地方督抚就地筹款,“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归地方督抚”。这一变化促使
A.人民负担不断减轻B.财政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C.中央财权有所下移D.军阀割据局面由此形成
3 . 元明清以来的省制,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山西指太行山以西,湖南与湖北指以洞庭湖为南北之界等。这样划分政区界有利于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农业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
C.区域政治文化的趋同D.维系地方政权的独立自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了一批西汉永始四年前后的简牍,其中向朝廷汇报的《集簿》涵盖了东海郡的行政建置、吏员配备、农业经济、民政、财政等。这反映出西汉
A.尚未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B.政府具有很高的行政效率
C.比较重视对地方官的管理D.封建经济发展到新的高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夫纠察之官,是持邦宪,耳目之任,以司君听。”据下表可知,唐代
时代监察官事迹
唐高祖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侍御史张行成“纠劾不避权威”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苏州刺史李栖筠觐见代宗“敷奏祥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B.监察官最受皇帝重视
C.监察职能产生了变化D.监察有助于社会治理
6 . 秦统一以后,在乡里设置三老。三老不是行政职务,亦无正常俸禄,由民间有名望的人担任, 掌管乡民法制教育、耕战教育和尊卑教育。可见,乡老制度
A.有利于国家对地方的治理B.实现了基层民众自主管理
C.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D.完善了中央官僚政治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周礼》记载,国(都城)中“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爱;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据此可知当时的基层组织
A.是军事与行政相结合的组织B.行政管理与生产管理相结合
C.军事职能与经济职能相统一D.行政职能与互助职能相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