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驿站是元代官办的交通设施。管理驿站的中央机构,原来是诸站都统领使司,后来改名为通政院。各驿站设置提领、副使、百户等站官,管领站务。按照官方的统计,在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和河南、辽阳、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云南、甘肃行省共设基犬全于件都立了1400处驿站,通往岭北行省的三条主要站道共设置驿站119处,宣政院管辖的吐蕃地区设置了27处驿站。驿站为官方来往人员提供交通工具、休息场所和饮食服务,“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交通有陆路和水路,驿站因此分为陆站和水站两大类,无论是陆站还是水站,都有专门的“站舍”,或者称为“馆舍”,为来往人员提供住处,并设有“厩舍”或船坞。

——摘编自史卫民《中国大通史·元(下册)》


(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驿站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的影响。
2 . “节”从秦发展而来,持节,手持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临时授予特权的标志物,持节吏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大权。下图为出土的汉代持节吏的画像砖。由此可推断当时
A.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变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地方的行政权力扩大D.中枢行政机构发生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