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秦代县级的财务监督有较为完备的运行机制,财务监督的法律依据既有国家颁布的《金布律》《关市律》等法规规则,又有郡县颁布的地方性法规,相互配合,奠定了秦代县级财务运行的法律保障。秦代县级财务监督由县丞派遣令史、令佐等通过监督财务收支运营、核验新旧交接财务、考校财务记账等方式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其监督袁括日常财政运营的各个环节,强化了对县级财务的管控力度。秦代中央还对包括县级在内的财务违法行为和处罚方式做了明确规定,根据违法行为和情节的不同分别量刑,《法律问答》就规定在清理空仓时若发现私藏粮食,监督仓出粮的令史便要被罚赀一盾。秦代较为完备的县级财务监督机制在秦强化中央集权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吴方基《秦代县级财务监督机制与日常运作》


(1)根据材料,概括秦代县级财务监督运行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代县级财务监督运行机制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魏政府利用各地“宗主”督护地方,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不得征调干预,这严重影响了北魏政权的赋税来源。孝文帝改革时,创立三长制。所谓三长制,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把原来荫蔽于宗主的人口夺取过来,重新作为国家的“编户”,以保持赋税的正常收纳,维护正常的徭役征发。除了经济上的职能外,三长还有救恤贫者、孤寡和饥民的义务,也负责基层治安,包括为地方各类案件提供仲裁调解,缉拿盗贼。除此之外,三长还有地方教化的职能,防止百姓出家以逃避赋税徭役。当然三长可享受一定的优待,可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这也给基层治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李娜《北魏三长制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三长制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实行三长制的影响。
2021-05-1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制度源于古代的中国,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君王不断吸取前代统治的经验,在文官的选拔、使用、监察、奖惩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汉唐都在长安设太学培养人才,从太学的生员中选拔才俊做官。地方上设有州县学,学成后参加考试。隋代任用州县属吏时,首次规定必须任用外地官,不得使用本地人,并且要三年一换,不得重任。唐代除了继续执行隋的这一规定之外,又规定要回避亲族任官。唐制规定,官员考评分为九等。“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总之,严密的文官制度,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了较大作用,至今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依据本国国情制定了文官制度。近现代中国又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制度。

——摘编自姜玉春刘修明《中国古代文官体制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英国政府的行政官吏都是根据国王的“恩赐”任命的,卖官鬻爵的情况极为普遍。政党的交替执政,使新上台的执政党把官职作为战利品进行公开的分赃,这种“政党分肥制”造成行政效能低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政府除了维护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担负起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854年,在英国与俄罗斯的战争中,政府官员的昏庸使英军伤亡惨重引发人们强烈不满。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事务委员会,对文官实行统一管理。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没有任期限制。文官中的事务官不与执政党或内阁的更替共进退,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准参加罢工。英国除了像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致力于培养文官以外,还专门设有文官学院,对未来的高级文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机关中还大大增加了专家和科技人员的数目。文官除工资以外还有奖金和各种津贴,工资收入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并制定有专门的法规,对其地位、权利和义务作了详尽的规定。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和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共同点及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谈谈你对中外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认识。
2021-05-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驿站是元代官办的交通设施。管理驿站的中央机构,原来是诸站都统领使司,后来改名为通政院。各驿站设置提领、副使、百户等站官,管领站务。按照官方的统计,在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和河南、辽阳、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云南、甘肃行省共设基犬全于件都立了1400处驿站,通往岭北行省的三条主要站道共设置驿站119处,宣政院管辖的吐蕃地区设置了27处驿站。驿站为官方来往人员提供交通工具、休息场所和饮食服务,“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交通有陆路和水路,驿站因此分为陆站和水站两大类,无论是陆站还是水站,都有专门的“站舍”,或者称为“馆舍”,为来往人员提供住处,并设有“厩舍”或船坞。

——摘编自史卫民《中国大通史·元(下册)》


(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驿站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一 唐前期在户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已明确了城邑与乡村的分野。《通典》记载了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为防止人口的无序流动,唐玄宗时委派宇文融进行括户,并给予安抚政策使其复业,唯如此才能掌握民数,获得赋税。

材料二 宋代在户籍制度上分别设立坊郭户户籍和乡村户户籍,在户籍实行城乡分别治理的基础上,宋代又将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有常产的称为主户,没有常产的民户称为客户,分别列入户籍。坊郭户与乡村户都划分为主户与客户,坊郭客户为城镇贫民,多为小商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和帮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是佃户主户的雇工和佣工,另外宋代还将城市主户划分为十等,乡村的主户划分为五等,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除了主户与客户之外,还有一种官户,即品官之家,他们属于特权阶层,享有免除大部分差役和科配的权利。

——上述材料皆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户籍制度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建国后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相关文件(节选)

名称时间,机构内容
《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19491216日,政务院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是该区所辖省、市高一级的政权机关,并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地方政府工作的代表机构。
《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195569日,国务院聚居人口十万以上的城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聚居人口不足十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工矿基地、省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规模较大的物资集散地或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并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工矿基地,规模较大,聚居人口较多,由省领导可设市的建制。
《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年,国务院积极试行地、市合并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市管县体制的绩效日渐甚微,甚至开始阻碍县的经济发展,改革这一体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摘编自邓健华《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变革的宪法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原因。
2021-05-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