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2021-05-2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县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长官的基层政区,因此划定县的幅员是确定其他层级政区幅员的基础。秦汉时定下了一个基本原则:“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汉书·百官公卿表》)这个原则自然合乎道理,因此为以后历代所遵奉,百里之县成为习惯的称呼,县令有时也就戏称为百里侯。

县以上政区的幅员则没有面积大小的明确规定,大致是以所辖县的数量作为大小的衡量标准。汉代的人俗称郡为“千里之郡”,指的是一个郡大约领有十县之地。三国时代的人称州为“万里之州”,也是表示一个州大概包含百县之地的意思,并不是郡非千里见方,州非万里见方不可。说到底,千里之郡与万里之州也是间接以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两项指标来确定幅员大小的。因此在秦汉时代,南方的州郡幅员都比北方大得多。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时期划定县的幅员原则以及南方州郡幅员大的原因。
(2)若探究秦汉时期“百里之县”“千里之郡”“万里之州”的幅员面积大小,请举例说明可以查阅哪些类型的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把以皇权为代表的行政权纳入法权的约束之下,明确规定司法行政官员在任职前须通过吏部主持的法律考试,使其在任职后能迅速胜任司法审判的事务。此举
A.结束了皇权凌驾于法权之上的传统B.有利于司法审判的完全独立
C.推动了唐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有利于践行法律至上的理念
2021-04-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复习练习(一)历史试题
4 . 清朝的乡村,以110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为长,余百户为10甲,甲首10人。凡10年一周,先后则各以丁粮多寡为次。里长甲首负责调查田粮丁数、编造赋役册籍、催办钱粮、拘传民事案件当事人及罪犯等。材料表明,清朝里甲
A.是一种自治性质的组织B.主要职能是维护社会治安
C.开创了地方治理新模式D.巩固了小农经济统治地位
2021-04-23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