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洪武年间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互兽,梁栋、斗栱青碧绘饰;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由此可知,明朝房屋的营造(     
A.追求华丽的色彩设计B.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C.遵循严格的礼仪制度D.完全依据政府的规定
2022-09-23更新 | 362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中国的国家权力与社会治理体系中,尽管其较为健全和正规的系统设置实际上只达到县一级。但是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并非处于“权力真空”的状态,实际上在县衙以下依然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的权力控制体系。从总体上来看,在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体中,大体延续着三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权力主体,即县衙的职业化胥吏群体、里甲与保甲等准乡级政权组织的乡约地保群体和具有生员以上功名及退休官员组成的乡绅群体。但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乡绅毕竞还是一种非正式权力主体。因为作为统治者而言,自始至终都试图将地方士绅作为控制对象,而不是听任其成为社会控制的主体。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材料二   清末新政尽管拉开了议会政治的序幕,却主张“以行政之事归官吏,建言之责归绅士”为其主要的社会治理机制。传统社会的士绅已不再是一种非正式的权力主体,而是直接被纳入到政权结构与社会治理体系之中,由此也就确立了地方士绅在近代社会治理结构中的地位。近代绅权地方士绅“不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再是依附于皇权的一般社会力量”。在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的地方治理中,形成了几种具有公共权力性质的组织机构,他们的首领人员恰恰就是各地的士绅。曾经是以“士”为基本特征的文化权威在地方自治的制度演变之下,逐渐开启了“士绅权绅化”和“绅权体制化”的合法性空间。平心而论,清末以来,总体上凸显的却是民主政治的外观,尚少民主政治的实质。

——摘编自张海鹏总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治理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治理相较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及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近代社会治理权力主体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确立和完善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巡视制度。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巡视主要有皇帝巡狩、州刺史“行部”和大使巡视几种方式。地方政府的行政巡视主要有郡国守相“行县”和督邮、廷对郡县辖区的分部巡视,职权分明,各负其责。这种分层和分部相结合的巡视制度,互相补充,使行政巡视的作用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摘编自刘太祥《试论秦汉行政巡视制度》

材料二   魏晋时期,行使巡视职能的御史台脱离少府,成为中央独立的监察机构,但因朝代更选频繁和皇权受阻,巡视制度的总体作用有限。尽管如此,朝廷还是不断派遣御史不定期巡查监督各级地方官吏,并提升御史的地位和职权,以推动巡视制度走向独立化和系统化。

——摘编自邹林佑《中国巡视制度的历史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行政巡视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秦汉时期相比,魏晋时期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巡视制度“总体作用有限”的原因。
2022-07-24更新 | 158次组卷 | 6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曾国是周代的姬姓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受于汉水随地,史称随国,秦统一后,改为随县。南北朝时,西魏杨忠控制随郡后,又将其升格为州,随州自此产生。该地名称的变更
A.为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线索B.反映了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
C.是古代政局动荡的一个缩影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为魏晋墓画像砖,画像为一位左手持柴(木牍通行证)的佐吏策传马飞奔。同时期简牍记载:传马死亡两匹,需要赔偿一匹,价值一万五千,长、丞、抟、啬夫每人均赔偿两成,佐赔偿一成。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丝绸之路的畅通B.北方军镇的负担沉重
C.驿传体系的发展D.中原畜牧业相对落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文保密工作历来受封建统治者重视。秦汉之后逐渐将公文保密上升为一种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在公文起草阶段,拆字法、隐语法、反切法等为常见的保密方法;传递阶段,常用泥封法、斗检封、用印等确保公文信息安全;在保管阶段,设置专职保管人员和专门保管机构。对公文保密管理机构及人员,历代均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进行约束,并明确了诸多惩戒措施。公文保密系统为封建政权的稳定运作提供了有效支撑,其背后所承载的权力流动、势力对抗等被置于统治者所划控的特定范围之下,事端滋生、纷争四起的可能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

——摘编自徐拥军《古代公文保密工作的特点》

材料二   1947年《国家安全法》,1954年《原子能法》,1966年《信息自由法》,1976年《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1980年《涉密案件程序法》,2000年《公共利益解密法》,2004年《情报改革和防恐法》等,构成了美国保密法律的基本框架。其中,信息公开立法,考量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作为保密法规的总统令,则严格规定禁止和限制定密的条款。2009年美国开始把电子环境下产生的国家秘密数量统计进来。美国历届总统的保密管理理念既有历史传承,也有差异性。总统令中关于保密的规定一般表述为:我们的民主原则规定美国人民有权了解政府活动;同时国家的发展也有赖于信息的通畅,为了保护我们的人民、民主制度、领土安全以及我们的外交关系,某些特定信息必须保密。

——摘编自孙宝云《论美国保密制度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等


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公文保密工作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保密制度与中国古代保密制度相比所具有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2-04-02更新 | 348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乡村建制历史悠久。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寻求中国乡村社会的治理方式。1904年,河北乡绅米各明在翟城村兴办新式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发展乡村经济。山西省以此为样板,出台了诸多有关乡村治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立村政处负责落实及督察。此举既维护了山西的政治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富甲一方的作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山西村治经验并加以细化,架构了乡村治理的基本框架,对村里长、闾邻长的选举、任用与罢免以及村经费的筹措与使用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国民政府在江西率先启动了保甲制度,然后推广到鄂、豫、皖等地。

——摘编自《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再考察》等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乡村治理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乡村治理变化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朝按户口多少,将县分为上、下二等。降及魏晋,调整为上、中、下三等。其后历代因循,时有变化。及至明朝,改以钱粮多寡,将府、州、县划分为上、中、下三等。

清雍正年间创设了新的政区等级划分“冲繁疲难”制度,“地当孔道曰冲,政务纷纭曰繁,赋多逋欠曰疲,民刁俗悍、命盗案多曰难”,即将交通、政务、赋税和治安四要素综合考虑,来确定州县等第。与这套政区分等制度相匹配,清朝另有一套最要、要、中、简缺等四缺分的选官任官制度,并将四等第与四缺分相联系,最终在乾隆年间形成了“冲繁疲难”四字与“最要、要、中、简缺”四缺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兼四字者为最要缺、兼三字者为要缺、兼两字者为中缺,一字或无字者为简缺,其中最要缺和要缺由督抚来题调,往往又合称“繁缺”,而中缺、简缺则由吏部铨选,往往又合称“简缺”。

——摘编自胡恒《清代政区分等与官僚资源调配的量化分析》等


(1)根据材料,指出由秦至清地方政区分等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冲繁疲难”制度的历史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具有许多跨越时空的文明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丰厚土壤,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所蕴含的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具体表现如表。

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内容
1中央集权政治凝聚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2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3德主刑辅法治体系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尚贤用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5民本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6严格吏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
7天下一家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8协和万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天人合一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摘编自卜宪群《彝伦攸叙与守正创新——谈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表所列中国古今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体系的相关内容从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中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能否治理好民族事务,是对执政者政治智慧及治理本领的严峻考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摘编自斯琴格日乐《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治理民族事务的政治本领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封建政府治理边疆民族事务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治理方式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政策。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治理好民族事务共同的积极作用。
2022-01-21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