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1112年,宋徽宗认为以左、右仆射为左、右相,是“以仆臣之贱,充宰相之任”。遂改左仆射为太宰(首相),右仆射为少宰(次相)。宰相官称的变化
A.折射出文官地位的提高B.有利于提高中枢决策效率
C.体现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反映了贵族政治卷土重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突出反映了宋代(     
A.监察机构的多元化B.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
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D.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2023-02-16更新 | 172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经筵是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而开设的课程,汉朝以来即有零散事例,但未成定制。宋朝经筵逐步走向制度化,除寒暑期外均隔日一讲。程颐论述经筵的重要性时说:“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经筵”制度的形成
A.使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B.得益于宰相地位的提高
C.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D.扩大了古代教育的对象
2022-06-03更新 | 52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
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B.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2020-12-08更新 | 1785次组卷 | 5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一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富的朝代,也是最穷的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军队最多的朝代,也是最软弱的朝代。下列关于北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通过设枢密院、三司以分宰相的军权和财权
②在公元11世纪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③通过岁币方式获得边境的和平
④强化中央集权导致了宦官专权现象的出现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10-1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图所示,宋太祖时开始给官员的官帽加上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翅,其目的是
A.提倡大臣独立思考B.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C.加强皇帝集权专制D.彰显开国独树一帜
2020-04-24更新 | 53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B.官僚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8 . 宋初,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为“二府制”,因此无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后来因用兵西夏,在庆历年间一度由宰相兼枢密使。西夏用兵结束,又恢复原状。宋初统治者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控制兵权
B.重文轻武
C.节省经费
D.加强君权
9 . 北宋初期,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到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交战于庭”。这种现象反应的本质是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在相位之争
B.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C.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利对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历朝皇帝不仅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技术日益进步
B.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
C.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D.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