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太祖时期,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同;财政大权从宰相职权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掌管,三司使的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这些举措(     )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B.有利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C.导致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分散D.加强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史•职官志》载:“枢密掌兵籍、虎符,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     
A.提高行政效率B.完善行政机构
C.分割宰相权力D.铲除割据基础
2023-07-14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明布政司与清总督
2021-10-11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B.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C.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
6 .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为配合王安石变法,在原二府三司之外,增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然次年神宗却单独诏曰“今大端已举”,将“其罢归中书”。该司被撤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该司变法使命已经完成B.权势过盛违背宋室家法
C.中枢机构间的争夺权力D.王安石失去宋神宗信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中央政府的官员,多数是任其职不理其政,而采用“权知”“判”“提举”“管勾”等名义派遣实际长官。如枢密院的正式长官是枢密使,但更常见的是以别的官员“知枢密院事”。此举旨在
A.提高政务处理效率B.拓展官员晋升渠道
C.保证皇帝控制朝政D.实现朝廷吏治清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赵普一人为宰相,太祖欲分其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政事堂设于禁中;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及其他行政机构,官无定员,也无专职,都由别的官以差遣的名义掌管其事。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使中央官员相互牵制B.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
C.提高中央政府的效率D.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9 . 史载,宋孝宗的棋友赵鄂欲求外官,孝宗有意成全,却有顾虑说:“降旨不妨,恐外廷不肯放行。”在孝宗授意下,赵鄂向外廷相关官员请托,却被拒绝。据此可知
A.官僚体制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B.内外朝制度在宋朝得到延续
C.宋代君主专制遭到了严重削弱D.派系斗争加速政治生态恶化
10 . 北宋时期,可考的87位参知政事的平均任期只有30个月,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9年5个月,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1个月。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B.官僚机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D.通过人事任免皇权得到加强
2021-05-14更新 | 1723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