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插手皇帝废立,后多为武将,权倾将相。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专掌军政,与宰相分权。宋初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B.结束藩镇割据C.防止权臣乱政D.提高行政效率
2022-05-12更新 | 547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谏官本为宰相两府之属官,职在谏阻皇帝。宋代,谏官则由皇帝任命并且宰相不得推荐人选。仁宗时期,谏官的职责更加扩大,对内劝谏王恶;对外则可以论奏官员,并且经常出现谏官论奏宰执的现象。这主要体现了
A.官员监察制度不断完备B.谏官地位进一步提高
C.谏官能制约王权和相权D.专制统治加强的趋势
3 . 枢密院是宋朝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共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枢密院只负责发兵,领兵的则是三衙。这一局面旨在
A.解决积贫积弱现状B.加强君主专制
C.推行重文抑武政策D.缓和阶级矛盾
4 . 《宋会要·职官志》记载,北宋前期,“中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这一记载说明,北宋前期
A.君权行使受到宰相制约B.实行宰相集体领导制
C.宰相制度承接唐代旧制D.政府机构臃肿局面凸显
2022-04-1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北宋时期,掌管枢密院的长官绝大多数是文人,只管军事,没有实际指挥权,在发展过程中,曾长期不设枢密使及副使,主官称知枢密院事。宋代统治者此举主要目的是
A.坚持重文轻武的原则B.对地方机构进行节制
C.推动中央官制的成熟D.制衡权力以加强皇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正因这一规定,所以当时没有出现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宋初规定权臣不能兼任两职,意在
A.抑制朝中武将势力膨胀B.防止大臣权重而威胁皇权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太祖时期,沿用唐后期形成的中书门下制,形成与枢密院对掌文武的二府三司制度;神宗时期,废除中书门下体制,赋予中书、门下、尚书各自权责,三省长官实行兼职制度,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二人均是宰相。这一变化
A.加剧了冗官局面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增强了三省制衡机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重视重大疑难案件的审理,皇帝会派出专门的审判机构进行审判;中央除了刑部和大理寺之外还建立了审刑院,由皇帝亲自审理一些重大案件;皇帝还经常向各个地方派出巡阅使,对地方案件的审理进行监督。这表明宋代
A.皇权专制得到强化B.法制体系建设完备
C.监察制度健全高效D.地方治理成就突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宋时期经常出现“朝议”与“廷争”。仁宗时宰相吕夷简曾对摄政的刘太后说:“臣位宰相,朝廷大事,理当廷争。”张方平也在奏疏中指出:“中书奏事,争辩御前,连日纷哗,中外喧骇。其于事理,必有曲直。”这说明北宋的中央决策方式
A.重视发挥防错纠错机制作用B.因循旧例鼓励官员各抒己见
C.改变了传统的朝廷决策模式D.不断激化内廷与外朝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代的政治制度,除官职之外,另有所谓“差遣”,有官职者未必有权,必须由皇帝别敕“差遣”,才能治其职掌范围以内的事,纵使是宰相的分内之事,皇帝也可以别遣他官办理。据此可知,宋代的“差遣”
A.目的在于削弱宰相权力B.官员只有虚职没有实权
C.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加强D.有效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