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1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19-01-30更新 | 4501次组卷 | 1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一下期开学考试历史卷
3 .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11-27更新 | 4588次组卷 | 113卷引用:河北省景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太宗时期,宰相有9人,参知政事有23人,枢密使有4人,知枢密院事有3人,枢密副使有 12人,同知枢密院事有7人,签书枢密院事有5人,三司使有22人,除去重复任职者,参与这个宰相群体的有55人。宋太宗的这些措施
A.激化了君相间矛盾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意在防范宰相专权D.缩小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2021-01-03更新 | 73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如图所示,宋太祖时开始给官员的官帽加上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翅,其目的是
A.提倡大臣独立思考B.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C.加强皇帝集权专制D.彰显开国独树一帜
2020-04-24更新 | 53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为某一朝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由如图信息判断,该朝代是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7 . 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这表明
A.丞相权力不断遭到削弱
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D.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
2018-04-16更新 | 38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
A.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B.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
C.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
D.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
2018-01-01更新 | 233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宋、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
C.二府三司制D.一省制
2019-01-30更新 | 1085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宋史•职官制》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相权
B.加强皇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