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只重才干轻视道德的弊端B.该选官制度无法选拔人才
C.只重出身导致底层入仕困难D.人为操作使其偏离了初衷
2 . 《史记》记载,汉武帝后官员选任多出自文学之士。又有史料显示,直到东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诸(尚书)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还有史料记载汉代“儒吏兼用之”。这些记载说明
A.历史材料缺乏客观性B.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汉代未形成官修史书D.应在一定时空下认识历史
2022-02-1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据此可知,汉武帝
A.规范了人才选拔标准B.整顿了基层治理秩序
C.加强了选官制度管理D.消除了王国问题隐患
2021-12-0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东汉《曹全碑》记载,曹氏家族从曹敏至曹全历五代,几乎全以孝廉入仕,从县令起步,逐步高升;曹氏族人“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枝叶分布,所在为雄"。这一现象反映出
A.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皇权B.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
C.自上而下的选拔机制遭破坏D.察举制度在实施中弊端显现
2022-01-20更新 | 234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史书记载“其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该记载最有可能出于
A.《史记·秦始皇本纪》B.《后汉书·章帝纪》
C.《旧唐书·高祖本纪》D.《明史·职官制》
2021-11-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突破百万人,古代各时期选官制度不尽相同,在《后汉书-卷四》记载,汉和帝时规定,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以每20万人口举一人为准。边远郡,人口10万即可岁举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察举制D.三省六部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后汉书百官志注》记载:“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四曰刚毅多略……”由此可见汉代选官
A.重视道德学识和议政能力B.主要依靠地方向上举荐
C.为后来看重门第埋下隐患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2020-11-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hé,何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禅让制C.推恩令D.察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这说明,汉武帝举孝廉的直接目的在于
A.选拔德才兼备人才B.进行社会道德教化
C.巩固君主专制制度D.消除王国问题隐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