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公元前142年,汉景帝下诏将进入政府任官的财产资格由最低十“算”(每1万钱价值的财产为一个“算”)降低至四“算”。这(     
A.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B.加剧了卖官鬻爵的现象
C.打击了大族的仕途垄断D.推动了察举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朝的察举制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据此可知,汉朝的察举制
A.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统治集团阶级基础
C.有助于选拔多样治国人才D.实现了中央对选官的控制
2022-06-12更新 | 948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商朝、周朝和汉朝选拔官吏的标准。这些标准(       
商朝“三宅三俊”“三宅三俊”的标准,即从行政、民事、执法三方面,要求官吏德才兼备、名副其实
周朝“六德六行”所谓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所谓六行,即孝、友、睦、姻、会、恤
汉朝“四科”“四行”所谓“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决断”。所谓“四行”,即“质朴、敦厚、逊让、节俭”
A.反映出当时的官吏考核体系较为完备B.凸显统治者对官员综合素质的重视
C.表明中央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D.强化了地方政府对百姓的思想控制
2023-03-02更新 | 298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左思(约公元250-305年)《咏史》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招。”此诗与下列诗句反映现象最为接近的是
A.“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B.“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C.“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月旦人物”是品评人物的成语,缘于汉朝的许靖、许劭,二人为当时著名贤士,开办讲坛,每月初一评论乡党,褒贬时政,评后验证,众皆信服,凡得好评之人,名声大振。这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竞领二许一字之评以为荣。这实质上反映
A.读书人极重视声名B.察举制社会影响深
C.世家大族势力扩大D.社会重学风气浓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政策规定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不禁让人想起古代的以“孝廉”选拔人才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世袭制B.九品中正制C.宗法制D.察举制
8 . 选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科举之善良,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直至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的“趋势”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挑选“全国优秀青年”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二,魏晋时期的中央政府是如何选拔官吏的?据材料二分析该选官制度实行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汉初,根据军功大小选任官吏,“吏多军功”;但汉武帝时,明文规定可经丞相、列侯、郡守推举人才,经考核后任以官职。这一改变旨在
A.削弱丞相的人事任免权
B.提高官员群体的素质
C.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打击军功地主的权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