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论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主张统治者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孟子将孔子的仁爱理论发展为仁政的政治统治理念,主张将礼乐教化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认为统治者要在纷争的战乱中取得胜利,不能单纯地凭借武力征讨,最关键的是实现民心的归向和支持。统治者要想获得民心,则必使百姓有恒产。孟子提出了大农业的概念,将林、牧、副、渔都纳入民生的范畴进行综合发展。

材料二   管子将人民对粮食的依赖性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统治者要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那么就必须保证人民无口腹之忧。管子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将土壤及其产物分为九十种,建议当地生产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商鞅大力实施其农战思想。在他看来,国家之强弱的关键在于粮食的多寡。商鞅将农业和战争紧密结合,以农养战,以战促农,把全国大部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使其成为耕作者,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平时生产,战时则从戎打仗。为配合农战的顺利推行,他还提出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士大夫所养食客数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向德富、赵川《先秦儒法两家重农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法家重农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家重农思想的影响。
2 . 周厉王时有两件铜器,一个是鬲攸从鼎,另一个是鬲从盨。前者叙述鬲攸从分田地给攸卫牧,而攸卫牧没给报酬,遂成讼事;后者叙述章氏用八邑去向鬲换田,又有良氏用五邑换,结果都顺利成交。这一记载说明(     
A.诸侯权威遭到挑战B.分封体制瓦解C.社会秩序动荡不安D.井田制度松动
2024-03-16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嘉兴府志》记载:明清时期,嘉兴地区“比户以养蚕为急务……蚕或不登,举家聚哭”;此外,当地还形成了“蚕关门”和“蚕开门”的风俗,即在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直到采茧时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由此可推知,当时该地区(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商品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C.迷信思想影响社会生活D.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具备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功能齐备。陶寺的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这与《尚书·尧典》中尧“观象授时”的记载相符。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       
A.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B.黄河流域文明处于领先的地位
C.农耕文明呈现多元一体D.陶寺遗址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2023-12-16更新 | 485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夜市起源于汉代,兴于唐代。唐代韦述的《西都杂记》中记载:“京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当时统治者为了维护治安,从文武百官到普通百姓,一年之中除上元三日市场可通宵达旦,其余时间都要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在实行宵禁制度时,夜间的活动多为上层贵族、官僚阶级和部分文人在豪邸中进行的宴饮活动,市民阶级的活动较少,到晚唐五代时期,宵禁制度有所松弛,由原本的里坊制度转变为坊市制度,出现专门的草市、夜市,丰富了下层民众的娱乐生活。

——摘编自孙黎《我国夜市发展综述》

材料二   宋代夜市日臻成熟,宋朝定期、定点集市夜市、节日夜市遍布全国城乡。北宋首都开封,南宋行在临安(杭州)都是具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南宋临安的夜市与东京开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主要街区都有夜市,店铺林立。朱雀门外尤以“州桥夜市”与“马行街夜市”两处较大,东大街也是“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即便是禁地皇宫,周围也有酒楼、店铺。时半夜酒楼作乐喧嚣声甚至传入皇宫内。商品交易、娱乐、服务性场所或机构有很多,其中在夜间经济扮演重要角色的是酒楼、茶肆、邸店(客店)、塌坊(仓库)、瓦舍(瓦子)。经营项目多是餐饮、住宿、百货等。

——摘编自李华瑞《古代夜市,为何宋朝最兴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夜市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夜市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史书中关于秦国君主的部分记载。据此可推知(     

秦国君主

记载

秦穆公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孝公

提出要“成帝王之业”

秦惠文王

张仪劝惠文王“以成伯王之名”

秦武王

“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

A.秦国逐渐完成了国家统一B.秦国历代君主尚贤尊王
C.秦统一天下具有历史基础D.秦国战略中心向西转移
2023-12-12更新 | 419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7 . 吴国封地郭郡所管辖的皖南地区,铜矿储量丰富,且铜质优良。《史记》还记载,“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这可以佐证汉初(     
A.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B.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C.中央集权存在重大隐患D.外儒内法理念影响地方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互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D.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
2023-12-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关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的文化区系(公元前4200~前3500年)的相关记载。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早期中华文化圈

黄河中下游

瓶(壶)——钵(盆)——罐——鼎文化系统(仰韶文化一期后段、二期)。

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

鼎——豆——壶——杯文化系统(大汶口文化早期,崧泽文化早期,北阴阳营文化,龙虬庄文化,大溪文化二、三期)。

东北南部和西部

筒形罐——彩陶罐——钵文化系统(红山文化中期,小珠山中层文化)。
A.源远流长B.生生不息C.多元并存D.独立发展
2023-12-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设立市舶司,宋高宗反复强调“国家之利莫盛于市舶”“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代沿海民众出海贸易之风盛行,贩海之商“江、淮、闽、浙处处有之”。特别是“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宋代南海贸易是以中国瓷器和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品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香药、珠宝为主的资源性商品相交换,形成了互补性市场关系。《梦粱录》记载,徐兢使团出使高丽雇用的“客舟”就“可载二千斛粟”,而座船“‘神舟’三倍于客舟”。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材料二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商业因其复杂性而被鄙夷。永乐帝虽派出郑和下西洋,深受儒家“战胜于朝廷”思想的影响,更多是为了“宣扬国威”。加之以海盗活动的增多,海禁政策也就提上日程。明代是一个内敛、封闭的朝代,也是一个政府职能缩减至最小的朝代,自给自足完成后,就放弃了宋元的海外贸易传统。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正是简化管理的体现。明代海禁造成了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多亏当地士绅的支持和提供资金,沿海区域航海者才能维持着已经非法的海外经营。

——摘编自赵雅丹《明清两朝中国海洋意识与实践的研究:以海权论为视角》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的差异。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出现差异的原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