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城,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内涵不断丰富。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梁中铭《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1933年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1935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潘孑农“七七事变”后创作于上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至秦朝,长城在修筑地域、目的方面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被赋予怎样的时代内涵并简要说明原因。
2024-01-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田在耕后一定要劳(糖),“春耕寻手劳”,“秋耕待白背劳”,“耕而不劳,不如作暴”。嘉峪关新城魏晋五号墓中也出土了彩绘砖“耙田图”。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论证魏晋时期(     
A.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B.民众安居乐业的状态
C.南北经济交流的概况D.边疆农业的精耕细作
2024-01-0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B.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C.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D.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2024-03-10更新 | 13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08年,康熙命西方传教士们带领满汉官员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实地测绘,历时十年绘成《皇舆全览图》,包括一幅全国总图和32幅分省(区)图,山川城镇,靡不毕载。《皇舆全览图》的绘制(     
A.体现了开明的文化政策B.增强了时人的领土主权意识
C.服务于国家统治的需要D.有利于应对英国的殖民扩张
5 . 西魏莫高窟壁画《上士登仙图》中出现了昆仑悬圃、羽人、方相氏以及四目四臂、赤身的印度恶神阿修罗王,其周围还环绕着雷、电、风、雨四神和朱雀、羽人等,显示出受楚、汉盛行的神仙方术等影响民风民俗。这说明当时(     
A.石窟艺术注重写实B.儒学失去正统地位
C.政局黑暗民不聊生D.中外文化交流加深
6 . 如图为宋代刘松年创作的《撵茶图》,画中左前方的一名男子坐在矮凳上使用碾磨将茶叶磨碎,其身后一位店小二正站于桌前,提起水壶准备泡茶。画中右边则是三个饮茶的客人,一位正观察对边座位上的僧人写书,另一位端坐旁边鉴赏卷轴。这一作品(     
A.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情状B.显示了宫廷画作的神韵意趣
C.反映了贵族生活的奢靡无度D.透露出三教并行的社会风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所示是宣化(今河北张家口)辽墓中的壁画《散乐图》,图中人物服饰采用宋制。辽朝政府坚持契丹人和汉人的服饰、发饰并存,采用“北班国制,南班汉制,从其便焉”的原则。这(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B.完成了国家统一
C.确立了儒家治国的理念D.打击了割据势力
2023-11-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如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中书门下D.门下省
10 . 如图所示是唐章怀太子墓的壁画《客使图》局部,壁画中,在前导引的是三位鸿胪寺(主掌外宾,朝会仪节的机构)的官员,他们身穿中原官服,头戴高帽,脚穿黑靴,人物形象高大,神态自然大方,三人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后面三位为外国使节,拱手躬身,毕恭毕敬。该壁画内容可反映出唐朝(     
A.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B.繁盛大气的王朝气度
C.大一统局面日益巩固D.厚重殷实的丧葬风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