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9 道试题
1 . 唐大中二年(848年)九月敕:“比有无良之人,于街市投匿名文书,及于箭上或旗幡上纵为奸言,以乱国法。……如获此色,使即焚痊,不得上闻。”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封建统治B.稳定社会秩序
C.加强市场管理D.宣扬法律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是仰韶文化的船形彩陶壶。壶口呈杯状,壶身造型像一只小船,且两侧都画有类似鱼网的图案,给人一种正在撒网捕鱼的画面感。这体现了(     

A.长江流域先民以捕鱼为生B.陶制生产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D.原始文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24-05-05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的使臣到魏博镇(藩镇)强令魏博节度使田悦“罢其(军士)四万,令还农”。田悦“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后田悦自出家财,重新安排军士回归部伍,于是“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此事可用于说明(     
A.安史之乱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唐朝中央集权遭到巨大威胁
C.部分节度使已有抗旨的倾向D.唐德宗有效打击了藩镇势力
2024-05-02更新 | 93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分文明交流
2024-04-29更新 | 137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书编辑实践活动充分发展并日臻成熟的阶段。秦汉帝国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升。相对稳定的社会发展,让铁犁牛耕这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在黄河流域得到普及,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扩展。这使得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新生产力蕴含的巨大能量得以充分发挥,社会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同时,汉平帝年间(公元前9年一公元6年)中国人口已达5900万,农业技术的成熟与人口对粮食的巨大需求,使得系统总结农业生产技术成为一个迫切的需要,大型综合性农书的出现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汜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农学经典大量涌现。

——摘编自莫鹏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农书及其编辑实践研究》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罗马都是以农立国的典型的农业国家,在公元前一世纪,两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面。中国自先秦以来长期推行重农政策,农业生产部门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五谷、桑麻、六畜、蔬果、渔业、林业。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由一个古朴单纯的农业小邦发展成农、工、商、高利贷全面繁荣的经济强国。对于金钱与利润的追求,使他们大多转而从事利润更高的园艺果圃业。与市场商品经济挂钩的产品成为农业的主导,而粮食则用低廉的价格从北非运购。他们在农业上的重要性排序是葡萄、可灌溉的园圃、柳园、橄榄园、牧场、谷田、采伐林、树木园、橡树林。在中国农业中占居首位的五谷被降至第六,与西汉的农业观大相径庭。

——摘编自张齐政《从古代农书看公元前一世纪西汉与罗马的农业生产水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书大量涌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农业发展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024-04-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清官府严禁传播禁毁小说,认为描写绿林好汉行侠仗义的小说会引导百姓聚啸山林,反抗官府;描写婚恋、家庭的小说伤风败俗,启人淫窦;清朝汉族文人撰写小说,居心叵测,隐含反清排满的内容。据此可知,明清时期此举旨在(     
A.遏制人民起义B.维护专制统治C.缓和民族矛盾D.强化伦理道德
2024-04-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北宋王巩《随手杂录》记载,“其诸海物,国初以来亦未尝多有”,而宋神宗时期已形成“岂惟贵公侯,闾巷饱鱼虾”的饮食盛况。这反映出北宋(     
A.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水陆交通运输的发展D.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2024-04-2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大约春秋初期,我国发明了冶铁技术,制造出最早的铁器;到春秋后期,发明展性铸铁技术,铁的硬度提高,适用于制造各种农具与手工用具;到战国后期,基本上完成了铁器的普及过程。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铁犁牛耕普及推广B.土地私有制确立C.大一统的格局初现D.社会生产力提高
9 . 清初思想家李颙指出“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达之于外,则开物成务,康济群生。……明体而不适于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于明体,便是霸儒。”这一言论 (     
A.表达个性自由的愿望B.体现经世济民的观念
C.蕴含离经叛道的倾向D.宣扬空谈心性的主张
10 .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1426年,又在南榜和北榜中各拿出部分份额,指定录取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这几个西南省份的士人。这一举措旨在(     
A.加强统治的稳定性B.促进全国尚学风气的形成
C.完善人才选拔制度D.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
2024-04-23更新 | 30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